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古诗文集评
- 资源简介:
约83970字。
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
古诗文集评
款款独步
第一部分 古诗词曲集评
1、氓
【周—春秋】《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六艺”之一。相传为孔子所编定。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现存诗三百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大抵皆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据: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
【解题】
(一)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哀诉她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此诗反映当时妇女被压迫的社会制度,为后世《琵琶行》、《长恨歌》以及《孔雀东南飞》等名篇之所本。(据: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
(二)这是一首弃妇诗,写一个卫地女子同外地男子(氓)相识后,男子利用女子的诚挚感情,一再催逼女子与之早日成婚,女子陷入情网中,答应其要求。婚后女子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而男子对她暴虐相待,最后女子被弃回娘家。诗从氓催促成婚叙起,截取了其中最具有对照性的两段情节加以叙述。(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一卷)
(三)本篇是弃妇的怨诗。篇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据: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诗词曲部分])
【集评】
1.〖明〗朱善《诗解颐》:“责之以良媒,是欲谋之人也,而不知人之不吾与也;要之以卜筮,是欲询之神也,而不知神之不吾告也;及其见弃而归兄弟,是欲依其亲也,而不知亲之丑吾行而不见恤也。亦将如之何哉?女之苟合者,色衰而爱弛;士之苟合者,利尽而交绝。合之不可以苟也。……”(据:[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宋〗欧阳修、〖明〗朱善撰《毛诗本义•诗解颐》)
2.〖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附录》:“两人本天各一涯,氓以异乡客子,与妇数语目成,挈之归家,蚩蚩而实黠矣。”(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一卷)
3.〖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卷四:“此与《谷风》相似而实不同。《谷风》寓言,借弃妇以喻逐臣;此则实赋,必有所为而作。此女始终为情所误,因非私奔失节者比,特其一念之差,所托非人,以致不终,徒为世笑。”(据:〖清〗方玉润撰《诗经原始》上)
4.徐培均《氓》鉴赏文:“中国文学史上较少长篇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之前近千年能出现这样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确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写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据:《先秦诗鉴赏辞典》)
5.孙以昭《氓》鉴赏文:“《氓》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回忆和对比的手法,抒发女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揭露‘氓’的卑劣品质。”(据: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主编《诗经鉴赏辞典》)
2、采 薇
【周—春秋】《诗经•小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解题】
(一)《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据: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中])
(二)《小序》、《集传》皆以为遣戍役而代其自言之作。唯姚氏谓戍役还归诗也,盖以诗中明言“曰归曰归”及“今我来思”等语,皆既归之词,非方遣所能逆料者也。(据:〖清〗方玉润撰《诗经原始》下)
(三)出征战士久役归来。(据: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
(四)本篇描写戍卒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