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语文冲刺试题(一)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5/26 7:27: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1230字。

  2011年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冲刺试题(一)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敦煌壁画之所以可以使人激动、欢乐、宁静,带给观众最为直观的情绪感受,起到感化人的作用,还在于它的色彩所具有的强烈装饰趣味。
  源自西域的叠韵法和汉晋传统的渲染法,二者结合所产生的新晕染形式施之于敦煌壁画,沿用上千年之久。特别是在初唐、盛唐那100余幅经变画中,从人物到动物、从山水到装饰图案,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晕染,使宏伟构图场面中的人与景达到了协调统一,具有了立体感、质量感,同时,又有装饰性趣味。这种整体和谐的装饰性趣味使壁画取得了热烈灿烂、富丽堂皇的效果。
  印度的凹凸法自西域传入敦煌,独领风骚近半个世纪。中西晕染法同时并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殊规律的色彩,强调色彩的装饰感,不过分追求色彩的真实感。在复杂的色彩中精心设计了对比、衬托以及叠晕,使色彩在丰富的变化中和谐统一,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
  敦煌壁画中精彩的大量线条的运用,也是画面具有装饰意味的重要原因。线条在重彩绘画中主要起到造型的作用,敦煌壁画中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不仅描绘了壁画中的佛、菩萨神态以及故事情节,并且作为连接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媒介,使富有变化的各种色彩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让画面既丰富又统一。这种墨线与色彩的巧妙结合,使画面具有一种强烈的装饰性趣味。敦煌壁画的线分轮廓线和提神线两种赋色前勾轮廓线,赋色后再勾提神线。这种黑色或土红色的勾边,使线条与色彩之间相互呼应,产生一种微妙的联系,使色彩协调有序而富于装饰性。
  另外,自然因素、风雨侵蚀和颜料的化学变化使敦煌壁画的色彩发生变化,呈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有的线条已经模糊,难以辨别,与原来晕染的皮肤变黑后融为一体。这种因时间的原因而形成的敦煌壁画的“第二面貌”,也使壁画具有了强烈的装饰趣味。
  敦煌壁画突出地显示了色彩的高度感染力和表现力,其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和色彩结构的规律性显示了我国传统绘画用色的独特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敦煌壁画色彩的演变过程是我国传统绘画色彩观念逐渐形成完善的过程,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敦煌壁画不愧为我国传统绘画之色彩典范。
  1.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敦煌壁画色彩具有强烈装饰趣味,它能带给观众最为直观的情绪感受,起到感化人的作用。
  B 采用叠韵法和渲染法相结合产生的新晕染形式,使壁画具有立体感和质量感,已经在敦煌壁画施用千年之久。
  C 敦煌壁画的色彩因为自然因素、风雨侵蚀和颜料的化学变化而发生变化,呈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D 敦煌壁画色彩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我国传统绘画色彩观念逐渐形成完善的过程。
  2 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印度的凹凸法自西域传入敦煌后,中西晕染法并存,逐渐形成只强调色彩的装饰感而不过分追求色彩的真实感的中国特殊的色彩规律。
  B 敦煌壁画大量运用精彩线条,使墨线与色彩巧妙结合,增添了画面强烈的装饰性趣味。
  C 壁画丰富多彩的色彩、高度感染力和表现力、整体和谐的装饰性趣味使壁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成为我国传统绘画之色彩典范。
  D敦煌壁画赋色前勾画的线是轮廓线,,赋色之后勾画的是提神线,线条与色彩之间相互呼应,产生一种微妙的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法使图画从人物到动物、从山水到装饰图案,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晕染,人与景达到了协调统一。
  B由于历经时间久远,壁画已经模糊、难辨的线条,与原来晕染的皮肤变黑后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强烈装饰趣味的“第二面貌”。
  C敦煌壁画在复杂的色彩中精心设计了对比、衬托以及叠晕,使色彩在丰富的变化中和谐统一,从而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
  D敦煌壁画的色彩、线条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富贵。”
  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侯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僧辩诛后,杜龛遣其将杜泰来攻长城,昭达因从文帝进军吴兴以讨龛。龛平,又从讨张彪于会稽,克之。累功除定州刺史。
  天嘉元年,追论长城功,封欣乐县侯。二年,除都督、郢州刺史。周迪据临川反,诏昭达便道征之。迪败走,征为护军将军,改封邵武县侯。
  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
  太建二年,征江陵。时梁明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