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一中2004级新生入校语文测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十堰市一中2004级新生入校语文测试题
命题人 欧胜宝
(满分120分,考时120分钟)
(主客观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悚然(sù) 腼腆(tiǎn) 病入膏肓(huāng)
B.靛青(diàn) 绾合(wǎn) 挑拨离间(jiàn)
C.揪心(qiū) 跌宕(dàng) 大腹便便(pián)
D.酝酿(niàng) 徜徉(cháng) 面面相觑(xù)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
A.暇想 遐迩闻名 粗犷 心旷神怡
B.折叠 重峦迭嶂 志趣 趾高气扬
C.筹备 一愁莫展 恻隐 高深莫测
D.糜烂 风靡一时 震撼 振聋发聩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 】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 】投资过快的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②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 】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③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 】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A.阻止 履行 丰厚 B.遏制 奉行 丰富
C.遏制 履行 丰富 D.阻止 奉行 丰厚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5.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 )
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臣民向帝王上书言事的—种文体。
C.成语“一鼓作气” “扑朔迷离” “讳疾忌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
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7. 对下列复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选择复句)
B.我们谈的“俭以养德”,当然不是诸葛亮时代的封建道德,而是当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德。(转折复句)
C.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能的。(并列复句)
D.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才会相信。(条件复句)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B.我们厂有优秀的有30年工龄的四位老工程师。
C.从他的文章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
D.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我市男女运动员一共夺得17枚金牌。
9.中学生问路,得体的说法是 ( )
A.喂!去长江路怎么走?
B.老头!我去长江路,怎么走?
C.阿姨,请问去长江路怎么走?
D.小孩,长江路在哪儿?
10.选出给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
①南有长江滚滚东去,北有嘉陵江滔滔而来,两江汇流,将重庆围成一个弯月似的半岛,好似两条龙托起一座变幻多姿的海市蜃楼。
②待到新月高悬,登上枇杷山公园俯瞰万家灯火,恰似繁星闪闪,又使人产生仿佛飘然登天的感觉。
③重庆,是一座有名的美丽山城,周围青山环抱,城下绿水围绕。
④而到秋去冬来,江雾缭绕,浓云弥漫,水天一色,山城又时隐时现在一片神秘缥缈的雾海苍茫之中。
⑤每当旭日东升,给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披上金色的朝霞,山城就显出它雄伟绚丽的英姿。
A. ④①⑤②③ B. ①②⑤④③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①⑤②④
二、名言名句默写(6分,每小题2分)
11.依据相关课文,将下面诗词中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任选3项)
○1烽火连三月,——————。——————,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2怀旧空吟闻笛赋,———————。———————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4环堵潇然,不蔽风日;————————— ,————————— ,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空乏其身……(《〈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语言运用(8分)
12.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变成为有用的能量,并推出了著名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