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 资源简介:
约3560个字。
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jinyu)
内容提要: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据文本,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审题、选材、构思等写作习惯,强化训练,润物无声,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依据文本培养习惯强化训练潜移默化提升能力
一谈起作文教学,多数教师常是“望文轻叹”,而学生更是“谈文色变”。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喜欢舍近求远地寻找一些美文佳作对学生进行作文写法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技巧,这固然是可行的,但我还是觉得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还吃力不太讨好。我认为,教材文本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直观的资源,作文教学应与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挂上钩来,依据文本,有效指导,培养习惯,强化训练,在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陶下,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证明,这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
下面浅谈我的做法及体会。
一、依据文题,分析指导,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一看到作文题目,就懵了。不知该从何下手,要不然就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针对这一情况,我常以教材文本的题目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分析题目,培养学生写作审题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如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我先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中心语,明确文章写作的对象是冬天,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修辞语的限制作用,让学生明白作者所要描绘的冬天是带有浓郁的济南地方特色的。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学生也就明确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了。又如学习《斑羚飞渡》,我先引导学生明白题目也是文章的中心事件的概括,再让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重点落在题目中的哪个词上,经过阅读思考,学生很快便确定文章的写作重点是落在“飞渡”一词上。采用这种方法教学生审题比单纯地教给学生一些分析作文题目的技巧更为直观、感性,学生更明白易懂。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题的反复仔细推敲、研究,我也慢慢地使学生养成对作文题目的含义、要求等反复推敲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切不可拿到题目就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切不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而不去挖掘题目的深刻的内涵;切不可生搬硬套,弄得题目与内容若即若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审题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文章的主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