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先学后教”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9070个字。
《满井游记》导学案
嫩江一中马占祥
编号 73-74 学生姓名 课型 自主学习 课前批阅
主备人 马占祥 审核人 初二备课组 时间 课后批阅
本导学案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把此导学案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教师不要浪费时间再去讲解,一定要相信你的学生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2、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走近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主帅,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也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三、诵读原文:
燕(yān) 地寒,花朝(zhāo) 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jiā)堤(dī),土膏(gāo)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lín)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juan)然如拭,鲜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jìng),然徒步则汗出浃(jiā) 背。凡曝(pù) 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liè)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堕(huī) 事,潇(xiāo)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hài)之二月也。
四、编辑本段译文(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老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根据资料自己能看懂的知识,老师就无需再讲,在课堂上要体现老师答疑的重要作用。)
原文:燕(yān) 地寒,花朝(zhāo) 节后,余寒犹厉。
译文: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
注释: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据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犹:仍然
原文: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
译文: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
注释:冻风时作(zuò):冷风时常刮起来。作,起。
原文: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译文: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
注释:局促:拘束。得:能,能够。
原文: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译文:每次冒着风快步出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注释:驰行:快步行走。辄:就。
原文: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译文: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走)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
注释:廿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写月份。稍和:略微暖和。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原文:高柳夹(jiā)堤(dī),土膏(gāo)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
译文: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