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语文高考论述类阅读必考解题策略(一)
- 资源简介:
约30810字。
广东语文高考论述类阅读必考解题策略(一)
——明考点,知阅读
一、 明考点,心有定数
新考纲解读:新考纲对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提出了以下要求: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出题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查的重点从内容看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结构看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从作用看,是提示中心或起过渡作用的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新考纲所指的一般论述性文本虽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但以社会科学论文为阅读材料重点。是因为社会科学类论文语言内涵更加丰富,阅读难度会比自然科学论文更大,更能衡量考生的阅读水平。根据考纲要求,社科论文阅读题将出现以下特点:
①阅读文本的人文色彩、文化色彩、思辨色彩将会进一步被看重。
②对学生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将会进一步提高要求。信息社会需要阅读的文本量太大,需要快速阅读能力,新课程改革也强调要有一定阅读量。
③现有题型:主客观题型并存,最终过渡为文字表述题型。客观题的考查以“B、C”两个层级为主。命题者依然会沿袭常用的设误点进行考查。如“曲解原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强加因果”、“以偏概全”、“说法绝对”、“答非所问”、“夸大失真”等,备考时应熟记这些类型,以便解题时能“对号入座”。
二、 知方法,金针度人
1、 解题方法一般分三步:“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又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
2、 快速阅读心理:耐心、细心
最好的解题技巧:集中注意力通读全文,整体阅读作批注
⑴标出自然段数,明确每节的中心内容,尤其要认真阅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①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等。
②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作者的观点与倾向怎样,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认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等等。
⑵勾画出关键的字词,如“可能” 、“将” 、 “一些” 、“正在” 、“主要” 、“如果” 、“假如” 、“但是”等,勾画出信息承载量大的句子,标示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全文的内容,进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或者与后面问题有关的内容用笔把它勾画出来,可以为第二次、第三次阅读节省时间,提高作题的准确率。)
⑶、因“题”制宜做批注(这种做法必须落到纸上)
把每小题的每一个选项肢(ABCD)所涉及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