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5920字。
文言文虚词导学案
xiaoqikele
教学目标
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5个虚词的用法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虚词“之”“而”“以”“因”“乃”用法
考点解读
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的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不要求指明其意义和用法。但在2009年和 2010年的文言文翻译题中体现并考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课前预习
1、 明确《考试说明》常见的15个文言虚词有哪些?
2、 了解这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预习《核按钮》小册子P93—P103)
3、 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预习《核按钮》P78页)
4、 复习重点:了解并掌握解答文言虚词类题目的基本方法。(预习《核按钮》P80页二)
基础知识补充
1.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2.文言虚词的作用: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不是词类的形态变化。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等);②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语);③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④修饰限制(如副词);⑤称代(代词);⑥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惟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⑦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词,后者如音节助词)。
教师精讲
第一课时
一、复习“而”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7、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规律总结
课堂训练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二、复习“何”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3、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5、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6、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