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16 12:37: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840字。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妙云
  (作者系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卷组题组长)
  一、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的解读
  (一)对导语的解读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依然是一条导语引出标题的作文题。导语对“原点”作了4种解释。
  第1种解释:“‘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这个解释最容易理解。“原点”就是“原来的出发点”。由此引申为“原来的目的”、“原来的本意”、“原来的状态”等等。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可以谈改革的“原点”。改革“原来的目的”是让大家富起来,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现状似乎让人感到改革偏离了“原点”,贫富悬殊,幸福指数下降……“回到原点”,不是要回到“一穷二白”的日子,不是要重新回到发粮票、布票、猪肉票和计划经济时代去,而是需谨记改革的“目的”,去践行科学发展观。
  从直线去理解“‘原点’是道路的起点”,思考为什么要“回到原点”?其原因可以是道歪了、迷路了、道不通……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有时主动地“回到原点”,是必要的,明智的。但在人生道路上,也有被迫“回到原点”的时候,如遇天灾、或遭人祸、或受挫折、或被战败,……被“回到原点”后,应该“怎么办”?自己会怎么办?刘翔是怎么办的?邓小平是怎么办的?项羽是怎么办的?越王勾践是怎么办的?药家鑫23岁就被“回到原点”了我们应该作出哪些思考?……
  从“圆形”去理解“‘原点’是道路的起点”,“原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这就是轮回,佛家认为:“生”是“起点”,“死”也是“起点”。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周而得始,生生不息。“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可以发表对生死观的看法,关于虚无的看法;还可以联想到如何对待成绩与成功的看法。李娜在2011年的法网公开赛上获得大满贯。当她举起圆圆的金杯的时候,她应该具有“回到原点”的心态,把下一个新的目标视为新的起点,她才可能走得更远更高。
  第2种解释:“‘原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这个解释引导考生从纵向对“原点”作虚的理解。由此可以联想到历史的源头、文化的源头、道德的源头、精神的家园的源头,等等。从“源头”这个角度“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可以“回到原点”去审视生活,生活应该是安逸、祥和、自由自在的,然而当下……;可以“回到原点”去审视教育……可以“回到原点”去怀旧,故乡或城市有哪些不可忘怀的记忆……可以“回到原点”去思考文化,有哪些传统应该继承……
  第3种解释:“‘原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这是从一个具象的圆圈,去作有形的解释。从这个角度去“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比如思考生活的坐标中心是什么?是物质?财富?金钱?还是情感?又比如,以获取最大的利益为企业或营商的坐标的中心,那就一定会出现“见利忘义”的种种可怕的生产与商业行为,掺假、短斤缺两、添加有毒物、甚至杀人越货、无所不为、无恶不作……
  第4种解释:‘原点’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这个解释,是沿着第3点的有形“中心”引申到无形的“核心”,再由无形的核心引申到抽象的“事物的根本”。从这个角度去“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就可以谈人性的根本、道德的根本、婚姻的根本、文学的根本、艺术的根本、写作的根本、写作教学的根本……
  导语从“起点”、“源头”、“中心”、“根本”4方面解释“原点”之后,用省略号进一步表示“原点”的开放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