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 资源简介:
约3260个字。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河北邯郸市永安学校刘海霞
一、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了解大师
(激昂的《命运》钢琴曲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兴趣盎然专注地倾听,沉思遐想。)
师追问:谁知道这首热情奔放,催人奋进的交响曲是什么曲子吗?
(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对它的作者了解吗?
生:(略,这里只要学生说出就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了解大师的情况还真不少。说明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生活在音乐家庭,从28岁起,耳朵就出了毛病,那时他的创作正旺盛,30岁时,耳朵就完全聋了,那时他特别苦闷,但从未辍笔,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如《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师。
1.快速阅读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生字、解词。
重荷(hè)荷,负担。凌乱不堪(kān)堪,能忍受。深邃(suì)邃,深。
踌躇(chóuchú)犹豫。磐(pán)石磐,大石头。
(2)四人讨论交流:文章分别从什么角度表现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板书
女佣人(介绍)生活状况精神状态外表
陌生人(眼光)贝多芬的形象↓
贝多芬(语言)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内心
师: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生1:从他谁都不肯接见、厌恶别人打扰、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可以看出贝多芬苦恼郁闷,他习惯孤独安静。
生2:从第五、七自然段,可看出他穿着不修边幅、生活简单随便。
生3:从他无视屋内的人……可看出他没有知心朋友,孤独寂寞。
生4:从第九自然段的肖像描写可以看出贝多芬生活窘迫、压力巨大,但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意志和抗争精神。
师:这一切都源于什么?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生1:贝多芬对音乐的挚爱,对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就是他生命的支点,面对耳聋的巨大打击,他无助、无奈、发狂,但是他没有向厄运低头,而是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把音乐由娱乐的工具变成了表达的语言。
生2:虽然贝多芬听不到,但他把自己丰富的情感、独特的人生感悟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用音乐语言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这说明了音乐成了贝多芬的思想载体,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