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2011年四川高考题谈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 资源简介:
约5300字。
就2011年四川高考题谈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 戴盛江
每年高考,同学们都会因为现代文大阅读题这个拦路虎而彷徨。我想在这里帮助同学们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做到百战不殆,首先就要了解立题人的立题意图是什么。意图就是“词语句子,信息筛选,鉴赏评价”十二字。高考对词语的考察是词语的语境义,词语的比喻义,词语的概括义,词语的指代义,词语的象征义。对句子的考察是主旨句,中心句,意义含蓄句,象征意义句,富含哲理句,总起总结句,修辞句。对信息筛选的考察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章结构思路;内容要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鉴赏评价的考察是形象的特点,形象的塑造,形象的地位和意义;语言的含义和作用,语言的特点,语言的风格,语言的技巧,语言的作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人称使用。这些,我们都要能够清晰地掌握。
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答题思路和技巧。下面就以2011年四川高考大阅读题来谈谈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今年四川高考题中的大阅读题,选文上有很强的文学性和适应性,具有很强的生活质感,可读性很强。通过锈损的铁铃铛,成功地塑造了为祖国的治沙事业而毕生努力的父亲形象。而且,通过天真、稚气的免儿形象的陪衬,使作品更具有了和免儿有着相似年龄的考生们的审美情趣,因而增强了感染力,适应性很强。在试题的命制上稳重平和而深沉有度,注重了能力的考察。考察了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考察了文学形象的塑造手法和表现技巧,考察了文学形象的鉴赏评价能力。而这些都是高考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的,但试题于平和之中又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即是说,考生入题容易,但得满分难。总之,是出得比较平和稳重的好题。
2011年四川省高考大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l7题
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
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这是秋天的香气,明净而丰富。
本来不用玉簪棒发出声音的,花园有共同的声音。那是整个花园的信念:一个风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缠结的枝叶中挂下来。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春天和布谷鸟悠远的啼声作伴,夏天缓和了令人烦躁的坚持不懈的蝉声,秋夜蟋蟀只有在风铃响时才肯停一停。小麻雀在冬日的阳光中叽叽喳喳,歪着头对准风铃一啄,风铃响了,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
“铁铃铛!”孩子们这样叫它。他们跑过金银藤编扎的门,总要伸手拨弄它。勉儿,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
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勉儿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抱住那根细链。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的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沙漠是伟大的。
“爸爸!”勉儿大声叫。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玉簪棒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己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
“你在这里!铁铃铛!”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他轻轻抚摸铃身,想着它可能累了。
风铃忽然摇动起来,幅度愈来愈大,素来低沉的铃声愈来愈高昂、急促,好像生命的暴雨尽情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勉儿也肃立。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
“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紫薇是见过世面的。
好一阵,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声叹息。不久,叹息也消失了,满园里弥漫着玉簪花明净又丰富的香气。
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再摆动,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柄小锤,在咚咚地敲。
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沙漠中了。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