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与反思
- 资源简介:
约2280个字。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想: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教学时应重在诵读。再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大概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直至成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文化教育的渗透,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更深入地把握文言文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远古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 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时,注重诵读:字音要读准,朗读要流畅;
2. 对照注释及工具书,基本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大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出示幻灯图片——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描述下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生:(略)
(师补充介绍:此人是共工,此山为不周山)板书课题: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生:(略)
师: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 走近作者: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三. 走入文本:
1.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
2.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
4.齐读。
师:声音响亮,感情有所欠缺。我想最大的障碍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本,那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哪个同学知道?
生述。(可合作交流)
师点评,借助幻灯片,补充(共工败)这一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