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思巧运识真谛,慧心烛微快解题——论说文高考解题思维策略例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27 13:22: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20字。

  灵思巧运识真谛,慧心烛微快解题
  ——论说文高考解题思维策略例析
  浙江省宁波中学   纪 勇
 高考论说文阅读试题考查的目标指向是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准确理解文本的核心是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灵活运用思维方法的前提是在阅读文本的实践中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并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下面结合试题介绍几种解题思维方法。
  一、归位思维法
  先看2009年海南宁夏高考卷《唐诗与歌词》阅读的第1题: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选项的内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那首先需要找到选项中的内容出自原文的哪个部位,也就是找到命题人编写选项的内容区间。这种思维方式叫归位思维,也就是把试题的各个选项回归到原文中的相应位置上去。这种回归越准确,解题判断就越准确;回归越敏捷,那么解题速度就越快。对这道题,因为先读了一遍原文,有一个大概印象,再读题目,很快发现这四个选项的对位区间在原文第1段: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选项A归位于原文第1句,B归位于原文第2、3句,C归位于原文第4句,D归位于原文第10句。准确归位,是理解的重要一步,是粗线条的理解。粗线条的理解很重要,但还不能对选项做出准确判断,于是需要借助第二种方法。
  二、比照思维法
  所谓比照,就是把两个对象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对于选择题来讲,就是把选项与原文归位处内容作详细对照比较,以发现两者之间是不是吻合。两者吻合了,就说明“理解”“符合”“原文意思”,否则,就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