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王晓春
地址:东台市弶港镇中学新东分校
初三语文综合测试一 姓名: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代表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框内。(2分)
天目湖湖水清liè,水质纯洁。群山环抱,峰luán 绵亘。湖边岸线环弯曲绕,蜿蜒伸向茫茫苍山之中,远tiào流泉飞瀑,悬崖披绿,松涛竹海,禽飞shòu 走,景色天成,意趣横生,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妙感觉。胜似仙境的湖光山色,倾倒了无数中外宾客。
2、默写:(13分)
(1)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之茂者其实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5)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
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
表现他“昨日”和“眼前”独有的怅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句
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2分)
生意( )然 分道扬( ) 万( )藏云 玲珑( )透
4.模仿下面诗句,仍以“新月弯弯”开头,仿写诗句。(3分)
新月弯弯,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风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5.仔细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断,就有错的地方和你认为可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选择4-6处,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4分)
①换用号: ②增补号: ③删除号: ④调位号: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办了一次“我为班级添光彩演讲”比赛,各班都选派了代表参加,校团委书记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会上,同学们一拥而上,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校团委书记抛砖引玉的即兴演讲,博得了全场一片哗然。会后大家感到欣慰,但是更多的是责任重大。
6.诗歌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并答题。( 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四
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分)
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探究(4分)
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①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城市人口中,71.9%的人居住在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人数在急剧增加。贫民窟已给城市带来危机。
②在贫困的非洲国度安哥拉,孩子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许多孩子被赶出家门,遭受辱骂、毒打,甚至被烧死或活埋,就因为他们的父母认为他们掌握邪恶的巫术。
③多年来,世界粮食计划署一直没有停止对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援助。今年,又给予非洲20亿美元资金的粮食援助,相当于2002年对全球援助的总额。
二、阅读理解 (共58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片断,完成后面问题。(共17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