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诗歌鉴赏集体备课材料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并在两省一市试验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br>
第三册的教学任务与前两册有所不同。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0,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写作部分,主要进行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部分,进行讨论、辩论的训练。<br>
今天我们仅就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个大集备,用我们青岛十七中教学中的实践和经验教训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借鉴和切磋的机会。<br>
新颁布的2002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对今年古诗鉴赏题的考查形式作了调整,由一贯的选择题改成了主观题,但考点仍体现在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和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等方面。我们认为高考不会因为命题形式的变化而加大试题考查的深度或广度,但会增加考生解题的难度,因此,这种变化对具体教学过程中训练思路和方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高考古诗鉴赏题型的变化,学生必须进行针对性的适应训练,这将直接有助于学生解答古诗鉴赏题正确率的提高。以下结合第三册诗歌单元的教学实例,从几个方面来谈高考古诗鉴赏能力训练。<br>
第三册古诗鉴赏共有两个单元,即第二单元先秦至汉魏晋诗歌和第三单元唐宋诗词。对于课本中的诗词讲解方法有三。<br>
第一:要串讲古代诗歌发展史。<br>
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掌握每一时期的诗歌体系和风格流派,以便于让学生站在诗歌发展史的制高点来品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br>
1、 中国诗歌发展史(一)<br>
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71页-----79页。要点:<br>
①《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br>
②《楚辞》,以《离骚》为代表作,开创了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br>
③《乐府诗》,其代表作《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体的成熟。<br>
④建安文学,主要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以风骨遒劲著称。<br>
⑤东晋末年,以陶渊明为最杰出,写出了许多田园诗和其他动人诗歌,对后世影响极大。<br>
⑥南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br>
2、 中国诗歌发展史(二)<br>
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89页-----92页。要点:<br>
①“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临和骆宾王。<br>
②承上启下的陈子昂。<br>
③田园山水诗:孟浩然、王维和常建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