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堂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4110个字。
《马说》课堂教学实录
常丽梅
【课前动画欣赏——《汉字的演变》】
师:刚才,我们通过这个动画,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因为有了汉字,我们才能借助汉字这个载体,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我们带着对祖先的感激,走近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首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有关的文学常识。
【播放课件——作者简介(填空)】
师:请一名同学来完成。
生:韩愈(768~824)唐代诗人、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师:好。希望大家能熟记于心。那么,谁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标题——马说?
生:“马说”即“说马”,说是古代一种文学体裁。相当于现在的杂文。跟我们学过的“爱莲说”的说,是一个意思。
师:很好。【教师结合课件说明】“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说马、论马.常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我们学过的《爱莲说》,就是——说莲可爱。爱莲,即爱君子之德。又如,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捕蛇者说》,就是——说说捕蛇者的事,柳宗元借说捕蛇者的不幸经历,揭露赋税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老百姓不堪其苦。那么,韩愈借说马的事来说什么呢?
本节课的学习分三个板块:诵读•积累•领悟(大屏幕显示)。接下来我想请三名同学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生读课文】
师:诵读的第一要求是:读准。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做到不添字、不落字。谁能帮刚才读的同学订正一下字音?
生:“食马者”的“食”读做sì。“才美不外见”是通假字,通“现”应读成xiàn
师:对了。大家要注音文中的“食”字的读音。除了读准,还要读出感情。《马说》表现的是深沉的感叹。在作者笔下,马的遭遇是不幸的,因此我们要将对千里马的同情读出来。如何读出那种感情呢?抓住两个字“语气”。首先,通过用句子内部的停顿来表达语气。大家听录音,拿起笔把文中停顿稍长的地方做个记号。【课件——点击链接】
师: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说说你听到的,哪些地方要停顿?
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中间要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