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880字。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张秀玲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初中部274600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要让学生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掌握反射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以大量的图片和现象讨论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
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只能观察到外在表现,而对内在的本质活动理解起来则较抽象,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容易分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至始至终的保持兴趣昂然的状态是我思考最多的也是觉得最难的问题之一。
在教学中应通过一种方式巧妙得设计利用好动手实验、开展活动、参与表演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所见的、亲身体验过的、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情境)为素材,引领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将其变为理论知识,最后使用多媒体图片和动画演示让抽象的知识结构表现得更形象化。整节课以问题贯穿,结合视频及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将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分析:本课是结合实验的新授课,学生要会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如前面了解的神经、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皮层的功能等等。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神经系统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放射,还有人特有的反射。这些都是初中的学生不太好理解,但他们有好奇心,有探究欲望,喜欢活动,爱表演,让他们去解决这节课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说出反射的概念并举例。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说出反射的类型。
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2、 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初步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讨论交流、探讨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精当点拨”教学模式。
教学媒体与学习资源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活动导入课题
过渡:
一、反射
过渡:
三、反射弧
过渡
三、反射的类型
【归纳】
【引言】做游戏:找一位学生往箱子里摸东西,遇到扎在橡皮泥上的牙签“缩手反射”游戏和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此学生有“缩手”反应和“做相反动作”反应,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功能作出的这些奇妙的反应的?从而复习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有关知识。从而引出课题。
大家知道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以教材的“膝跳反射”实验为例,了解反射现象。先放视频了解。
出示课本上的膝跳反射的步骤
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你能不能让小腿不突然跳起呢?放映课件—实验尝试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然后让学生再次实验尝试,保证实验成功
【提问】什么原因导致了有些小组没有产生膝跳反射?
(2) 根据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体会,思考:这一反射活动,是人体通过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
这样就得出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3)根据你对反射概念的理解,判断下面五个问题的对错,并说明理由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产生的活动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动物受到刺激后,都能产生反射活动。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经系统,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④、反射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应。
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草履虫的捕食;含羞草的叶合拢是否是反射?为什么?
【布置】要求学生举出一些反射的例子。
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反射活动的例子,。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那么反射活动是怎样完成的?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分别找五个学生分别代表反射弧的五个部分,说出各自的功能;然后说出他们是怎样共同协作进行神经冲动的传导,完成反射活动的。可以用手臂搭在下一个同学身上。
演示动画: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重复2~3次)
总结
通过刺激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人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指令,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动作,由刺激最终产生反应,这是反射。反射和反射弧有什么关系?
【介绍】联系生活实际
1、出示缩手反射过程的动画,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2、被针刺后,先感到刺痛还是先缩手?为什么?
3、假如传出神经的X处受损,手被针刺后,会不会有缩手反射发生?还能否感到刺痛?
4、通过以上分析,人的这种反射活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介绍:医生可通过检测患者的各种反射来诊断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思考回答:
■1、完成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A、脊髓的灰质里B、脊髓的白质里
C、大脑皮层D、大脑的白质里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
A、低级中枢B、最高级中枢
C、运动中枢D、高级中枢
3、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A、听觉中枢B、视觉中枢
C、语言中枢D、躯体感觉中枢
4、以上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反射活动类型是否一样呢?
通过预习,让学生回答反射分为哪两类?
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让学生说出导学案上的非条件反射及特点
什么是条件反射?
然后看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建立实验的动画)
然后分析形成的原因
1、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
2、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3、你能否让狗吃食物时不分泌唾液?
4、你能否让已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狗,听到铃声不分泌唾液?
【我有妙招】明明的爷爷在山上喂了很多只鸡,每次喂食都用“咕咕咕”声音唤它们。每天早晨,喂完鸡后就把它们从鸡舍中放出去找食吃,鸡傍晚才回来。爷爷想在中午时,也喂一次鸡,你有什么妙招让鸡回到鸡舍来吃食吗?
比较分析下列反射的类型:
A组刺激 反射 B组刺激 反射
奶头放到口中 吮吸 听相声 大笑
山楂进口 分泌唾液 看到山楂 分泌唾液
手碰到火 缩手 火接近手 缩手
强光射眼 闭眼 听到上课铃声 走进教室
插入动画:吃看谈梅
吃梅分泌唾液是什么反射?
看到梅子分泌唾液属于什么反射,谈论梅子分泌唾液呢?
没有吃过梅子的人,看到梅子会分泌唾液吗?
这样分析一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关系
区别二者的不同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项目
比较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神经中枢
级别
关系
【提问】人类具有的谈梅生津、谈虎色变、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声会避让等这些反射活动,小狗也都具有吗?为什么?
【归纳】引导:
1.人类有语言中枢,而小狗没有。
2.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人类能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小结】引导学生完成
交流:请同学分小组交流探究的成果,并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4至5名学生参与此游戏。
神经系统的调节
反射
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回答:
【小组活动】膝跳反射(两人一组)
分组合作实验尝试
学生就得出结论
小组内讨论思考
找做成功的同学来演示,交流成功的关键;
然后让学生再次实验尝试,保证实验成功
【归纳】1.受测者搭在上面的一条腿没有放松。
2.测验者敲击部位不准。
3.测验者敲击力度不够。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回答: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有规律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
学生根据导学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回答:
不对,需要神经系统;
不对,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
不对,需要受到外界的刺激;
对;
对;
让学生充分理解反射
小组讨论,比赛举的例子谁多
学生边观看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学生上黑板写出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并说出传导方向
小组踊跃参加
快速说出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顺利的完成这一活动。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讨论、回答】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产生。
小组内争论的很激烈,说出理由后经老师的点评,都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学生很容易的说出
小组内讨论解决
学生讨论
各小组说出不同的方案
A组刺激产生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B组刺激产生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都是条件反射
不会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比赛
【回答】小狗能对铃声和汽车喇叭声形成条件反射,而对小狗说梅子、说老虎,小狗不能形成条件反射。
【小结】略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科学实验活动。
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得出结论。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更形象的理解反射在反射弧中的传导
学生感到医学是一门精深的科学,且对医生肃然起敬
通过这些问题,同学们透彻的理解二者的形成和特点
由吃梅生津和谈梅生津得出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有一定的难度,恰恰考查了前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