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表现主观情意
训练内容:表现主观情意
教学目的:
1、增强学生对表现主观情意的认识;
2、提高学生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写文章不仅要会再现客观事物,而且要能表现主观情意。
二、生自读‘写作指导’,理解:
1、什么是“情”?什么是“意”? 怎样写出有情有意的文章?
2、明确小结:情即指作者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无论谁动笔写作,总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一篇好文章,无不具有真挚的情感;“意”指作者的思想、意旨,即对事物本质的揭示,理性的论述。换言之。“意”就是指文章的理,作者对人或事引发的思考,并借议论的方式来表达,揭示并升华主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三、写作指导
1、如何表现主观情意?
古人曾留下这样的说法: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就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自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就是要以情动人。作者如果没有强烈的感情融注文中,读之也就令人乏味。而主观情感是抽象的,它的表现必须依赖客体,也就是说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体的事情、景物等作为凭借物来抒发感情。
A、借叙事来抒情:
一般的叙述,作者往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加以具体完整的叙述。而借叙事来抒情,则叙事不过是作抒情的手段,它不追求事物的完整过程,往往只是片断式介绍,而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情的叙述之中。
借叙事抒情,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
1、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
2蒋子《关于猫》:小白被喂得很白很大,它身上的跳蚤就跟着很多很肥了。看它手忙脚乱一刻不停地搔痒,我便想到它如何食不甘味寝不安眠,竟然感同身受。只好一次一次给它洗澡,然后用镊子一只只地钳去毛里边的跳蚤。在明媚的阳光下,从一只白猫身上寻找黑色跳蚤,这样的生活似乎很具浪漫色彩。但时过境迁,这行为变得为自己所不理解,或许那正上一种宁静心态的写照。在后来的一片喧嚣之中回想那值得怀念的宁静,自然认为不可理喻。
陈村:《病友》:还有一位老人,儿子只照过一次面,匆匆来,匆匆去。出院的前一天。说是儿子会来接他,谁知等了又等,就是不来,连个电话也没有。老人提着杂物,一个人走了,走得很冷清。我想他心里必定是惨淡的。他有两个儿子。老人自尊,没多说一句话。
所以,借叙事来抒情不能让情感全面铺开,四处流散。
B、借写景来抒情。
古人对写景来抒情,早有精辟见解。:写景要显,抒情要隐,”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血不能流在外面,头破血流就不美了。所以情要隐,隐到一点也不说,别人也能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