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学案例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0/30 22:40: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80字。

  《咬文嚼字》教学案例
  台山培正中学 刘颖
  案例背景:
  《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必修5文艺评论及随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美学文学选集》。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汉语的独特神韵和深厚意蕴。选择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咬文嚼字》是一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富有理趣的文化随笔。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还可以学会怎样既严谨又不乏趣味的阐述一个观点。本堂课力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经典诗句,感受炼字的妙处;尝试运用课文的观点解决在文艺欣赏方面问题。
  高二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筛选整合能力,因此,对于文章的重要观点及整体思路,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可得出。本文虽是一篇文艺随笔,但朱光潜先生运用了许多贴切生动的实例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根据对实例的研究讲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只要引导得当,总结出作者观点应该不是难事。
  本文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主要任务是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在对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体悟“炼字”的必要性;对“推敲”部分进行推敲,找出疑点。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将本文与马南邨先生的《不求甚解》进行比较阅读,一方面引导学生将两种读书方式的优劣进行对比,寻找出最恰当的读书方式,另一方面学习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所描述的是第一课时。
  案例描述:
  一、导入
  “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幻灯片显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达到积累成语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设置悬念,引出学生的质疑,诱导其进入学习状态。)
  二、简介作者
  三、把握文章整体思路
  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使其能够迅速把握住文章的观点性语句,找出文章的中心,在分析文章时,能有据可依。)
  追问: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呢?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每个例子的角度是什么?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推敲”的推敲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