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届全国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18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r>
A.地契 小憩 迄今 同仇敌忾 休戚与共<br>
B.塑造 夙愿 哆嗦 不速之客 沧海一粟<br>
C.唁电 谚语 妍媸 狼吞虎咽 雁过拔毛<br>
D.娴静 船舷 贤良 垂涎三尺 衔冤负屈<br>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r>
A.雏形 首屈一指 销声匿迹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br>
B.渲泄 茅塞顿开 相濡以沫 坐收渔人之利<br>
C.证券 化险为夷 固若金汤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r>
D.寒暄 众口烁金 开门揖盗 山雨欲来风满楼<br>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品茗<br>
①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由于技术瓶颈的________,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中所占份额仅为3%~5%。<br>
②革新技术以后,________,提高了三倍。<br>
③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涉及面,其原因________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风。<br>
A.限制 工效 当然 B.限制 功效 固然<br>
C.制约 工效 固然 D.制约 功效 当然<br>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r>
A.目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条分缕析,过分的讲解,不仅使用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举,而且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br>
B.近一段时间,巴以暴力流血冲突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br>
C.德国法兰克福病毒学家沃尔夫冈·普赖泽尔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警告人们,要谨防SARS疫情今冬卷土重来。<br>
D.这位老先生最爱听古装戏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br>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r>
A.铃声响起,他急忙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中年男子的声音:“你被录取了。”<br>
B.这位江西姑娘在51届“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寨惟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br>
C.足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球迷揭发少数裁判收受贿赂、弄虚作假的丑恶现象。<br>
D.美国驻日大使贝克在东京举行的国内外形势调查会全国例行恳谈会上向朝鲜发出了警告,表明了不惜采取武力解决问题的姿态。<br>
6.将①-⑤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br>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_____________。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br>
①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化的落后民族<br>
②“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br>
③满族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br>
④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品茗<br>
⑤“清风”是影射朝廷<br>
A.③④①⑤②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