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6 20:31:5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00字。  

  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对策
  福建宁化城东中学 谢水庭
  知识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21世纪的基本特征,给基础教育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
  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个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优秀的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的世界,并且文质兼美。然而,目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却相当突出,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无论什么文体,几十个人都差不多,有时连语调都一致,完全没有个性,形成一种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以古板的印象代替新鲜的生活,以现成的理论代替生动的实践,不能在文章中留下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成为一种扭曲的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虚拟现实”。
  第二,没有学生个人思考和真情实感。文中往往为文造情,代社会立论,以共性取代个性,以教条取代思考,没有坦诚的真我,只有空虚的假我,以“我们”自居,缺乏自我的眼光与思考,文章仅是他人声音的传声筒罢了。
  第三,文章表面华丽,实为华而不实。文中往往充斥着太多的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匠气,缺乏的是发诸真情的心声,自然为文的朴素。
  那么,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原因何在呢?笔者在实践中归结为学生的主体原因和教师的主导原因两个方面。
  学生的主体原因有三:(1)远离生活。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就在于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远离生活,学生就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就难以汲取拓展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缺少了自己的感悟,作文时不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而是以资料取代生活材料,以现成理论取代独立思考,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谈失败,言必爱迪生、居里夫人的发明、发现;论勤奋,不外乎头悬梁,锥刺骨;写好人好事,无非是为老人推车,扶盲人过马路。远离了真实生活和社会的文章,只能瞎编了。(2)缺乏自我。“我”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我”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由于学生对生活没有感悟,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感情,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没有,这样的文章必然没有真情实感,又何谈作文的个性呢?(3)读写分离。学生文章言之无文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教学过于偏重作文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落实,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读写分离,技巧至上,读不得法,写无蓝本。实际学习生活中学生也因学业负担过重无时间阅读或没有阅读兴趣。
  学生作文个性化缺失的主导原因:在写作中,尽管学生是主体,但教师同样是个关键因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对写作的内容和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依自己的方式训练学生作文,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而学生也只能奉命而作,依葫芦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定势束缚,个性受限制,作文了无生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