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学案(原子结构等2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科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8 22:46: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7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山东省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学案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19原子结构(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0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1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3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4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5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6化学电源(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7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8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含答案)(定稿).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9弱电解质的电离(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0盐类的水解(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1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含答案)_定稿.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2沉淀溶解平衡(含答案)(定稿).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3 离子反应的应用(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4化学实验仪器(含答案)_定稿.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6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7药品取用、安全事故及物质检验鉴别、分离提纯(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8烃(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39醇、酚、醛和糖类 (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40羧酸  酯  氨基酸  蛋白质  (含答案).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41有机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体 (含答案)_定稿.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42基础知识总结.doc 
  山东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43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doc
  原子结构                      编号 19
  班级_______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能够辨析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以极度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讨论10分钟,小组内知识互查,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
  【课前导学】
  一、原子构成
  1、表示原子或核素的符号是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作用
  中子           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__________种类  
  决定________________种类
  原子核      
  质量数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           核电荷数           决定_________种类
  原子                                       决定整个原子显不显电性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数                  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层电子数
  核外电子                               
  电子排布     电子层
  3、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包括原子、阴阳离子)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编号 20
  班级____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小组合作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及为例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
  3、 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学生先自纠10分钟,再针对基础知识检测5分钟。然后学生对出错多的题目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拨15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 基础自学 】
  一、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__________的递增而呈现_______变化的规律。
  2、元素周期律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
  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练习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 把          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的横行叫周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不同横行中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的纵行叫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渡元素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镧系元素的位置_____________;
  锕系元素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的位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元素的性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考】(1)第ⅡA族后是____ 族;第ⅢA族前是_________族;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原子序数的差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族的族序数和列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周期中元素的种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第七周期排满有____________ 种元素 .
  练习2、原子序数为116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编号 21
  班级_______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元素性质的判断方法,灵活应用位置、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元素推断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3、以极度的热情自动自发全力以赴土投入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后教师及时批改。下节课学生先自查自纠10分钟,然后针对不会的问题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拨20分钟,最后用5分钟搞好落实。
  【基础自学】
  一、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1、一般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     ,半径越     ;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     ,
  半径越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       
  3、同一元素:阳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   (填“大或小”),阴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   ,
  即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4、列举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与;Ne相同的有:                                                                 
  与Ar相同的有                                                                   
  二、元素得失电子能力判断的方法
  (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2)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三、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预测元素的性质
  练习:1、对于核电荷数为 37 的元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
  B 、其单质常温下跟水反应不如Na剧烈
  C 、碳酸盐易溶于水      
  D .氢氧化物不能使Al(OH)3
  2、据最新报道: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利用加速器把锌原子加速,并在数周内不断撞击一张铅箔从而得到质量数为 277 的 112 号新元素,其元素符号用 Uub 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llB 族   B .该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一定为放射性元素                D .该元素为天然元素
  3、据报道,已发现了114 号元素,下列关于其推测不正确的
  A .它有+2 , + 3 , + 4 价            B .其晶体有良好的导电性
  C .其原子最外层上有 4 个电子      D .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 VA 族
  【合作探究】
  1、下列叙述中能肯定金属A比B的金属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的氢氧化物碱性比B的氢氧化物碱性弱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编号 22
  班级______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掌握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2、小组积极讨论,合作探究有关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
  【课前导学】
  一、化学平衡状态
  【练习1】(1)下列方法可以证明 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w(HI)=w(I2)时;
  ④反应速率v(H2)=v(I2)=1/2v(HI);
  ⑤c(HI)︰c(H2)︰c(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2)在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2NO2(g) 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⑥—⑨的说法中能说明C(s)+ H2O(g) H2(g) +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二、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1)对于反应  aA(g)+bB(g)  cC(g)+dD(g)  △H<0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
  浓度商Q=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对于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2)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浓度商Q和平衡常数K的关系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依据: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编号  23
  班级______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 小组合作探究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灵活选择工业合成氨的条件 .
  3、 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0分钟,针对存在问题重点讨论8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 15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后当堂检测。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
  【课前导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确的请改正。
  (1)化学反应速率可用某时刻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对于某些反应,通常依据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增加的快慢来对反应速率做出定性判断。
  (3)在同一反应中,用各种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相等,表示意义相同。
  (4)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逐渐变慢。因此某一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指这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某时刻的瞬时速率。
  2、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对于反应A (g)+ 3B(g) = 2C(g) ,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 
  A. v(A)=0.01 mol /( L•s)       B. v(B)=0.02 mol /( L•s)
  C. v(B)=0.60 mol /( L•min)     D. v(C)=1.0 mol /( L•min)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
  2、外因(次要因素):
  ①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一般可 _______ 反应速率,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反应速率______。对于可逆反应,增加反应物的浓度,v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编号:31
  班级             组别           姓名           .
  【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地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2、小组合作探究守恒法判断离子浓度的方法。
  3、以极度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导学案,收齐后及时批改。下节课学生先自纠10分钟,然后针对不会的问题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拨20分钟,最后用5分钟搞好落实并进行当堂检测。
  【基础自学】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单一溶质溶液:(离子浓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取用、安全事故及物质检验鉴别、分离提纯   编号: 37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化学药品的取用方法。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物质检验鉴别、分离提纯的方法。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全力以赴 ,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时间完成学案。学生先自己阅读复习,在学案上划出自己不熟的知识并
  反复记忆。下节课学生先自查自纠15分钟,然后小组内互查并讨论出错的问题,学
  生展示教师点拨20分钟,5分钟搞好落实。
  【课前自学】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粉末状药品取用时用     或       送入横放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底部。药量一般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块状固体则用      夹取放入横放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慢慢直立,使固体沿管壁缓慢滑下。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根据取用药品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取用少量时,可用            吸取。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用                。取液体量较多时可直接倾倒。往小口径容器内倾倒液体时(如容量瓶)应用           引流。
  二、化学试剂保存
  1、固态试剂要盛在          中,液体试剂要盛在             中。
  2、见光易分解的试剂盛在          中,例如                                       
  3、NaOH等碱,Na2CO3、Na2SiO3等水解显碱性的盐,应盛在带有      塞       瓶中。
  4、强酸、强氧化性试剂、有机溶剂、氯、溴的单质或其水溶液要盛在玻璃瓶这样的耐腐蚀性的容器中,但瓶塞不可用      塞。常见的强氧化剂:                                ,
  5、特殊的化学试剂要附加特殊的保存措施。
  ①钠、钾极易与水、氧气反应,要保存在         中,锂要保存在           中。
  ②液溴的挥发性很强,要向其容器中加            ,并在其瓶口处熔上石蜡来强化密封措施。
  三、实验中的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的化合反应 ⑤铝热反应
  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③ C(s)+ H2O(g)   CO+H2        ④CO2+ C 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是在298K、101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                                                              
  2、混合溶液:
  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
  A.c(Na+) + c(H+)=c(OH-) + c(CH3COO-) 
  B.c(CH3COOH) + c(CH3COO-)=2c(Na+)
  C.c(CH3COO-)>c(Na+)>c(CH3COOH)>c(H+)>c(OH-)                                    
  D.c(CH3COO-)>c(Na+)>c(H+)>c(CH3COOH)>c(OH-)
  练习1.将0.2mol/L HCN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Na+)>c(CN-),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c(HCN)<c(CN-)                  B.c(H+)<c(OH-) 
  C.c(HCN)-c(CN-)=c(OH-)          D.c(HCN)+c(CN-)=0.2 mol/L
  【小结】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例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四种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     )
  A.NH4Cl      B.NH4 HCO3     C.NH4HSO4      D.NH4NO3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