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立意能力的培养
- 资源简介:
约6000字。
标本兼治
——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立意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的立意能力是作文中非常薄弱的环节。去年7月18日《金华晚报》记者的调查文章认为,虽然老师的好作文标准偏重“立意”和“情感”。但是,大部分中学生平时喜欢看独特、另类、内容新颖的作文,而对作文的立意和表达的情操并不特别看重。分析考场作文会发现,少数作文没有明确的中心,一部分作文存在离题现象;有的作文虽有明显的中心,但立意不高:或思想不够积极、健康,或认识缺乏深度,或观点大而空洞。
那么,为什么中学生的立意能力不如人意呢?我以为,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立意的要求和方法,或知道得不太全面和深入。比如学生可能了解“立意的标准是正确、鲜明、新颖、深刻 ”,却不太清楚怎样才能正确、鲜明、新颖、深刻。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提炼能力低下,立意意识不强。
所以,要真正提高中学生的立意能力,必须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既要重视传授立意的知识和方法,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多读书报,提高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的品质。
一、治标——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对立意能力的提高常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讲清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要求是正确(符合题意、没有思想错误)、鲜明(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集中(只有一个中心)、新颖(不落俗套)、深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社会意义、哲理意义或人文意蕴)。
2、明确立意正确的方法。
(1)立意正确首先要注意审题,力求使文章切合题意。2004年金华市中考作文是话题作文“新的起点”。它对作文其实作了限制,应写走向胜利、进步、新生之类好的起点,不能写走向堕落、失败的起点。有的考生不注意题目中的定语“新”,写盗窃犯犯罪的起点,就遗憾地出现了立意不当。
(2)立意正确,就应注意使立意积极、健康、向上:可以提倡真善美,歌颂诚实守信、勇敢坚强、保护环境、恪尽职守、求实进取、与时俱进,也可以揭露假恶丑,讽刺好逸恶劳、自私自利、铺张浪费的思想行为;可以表现学生真挚的情感体验,如怀念、崇敬、热爱、思念、感恩、赞美、追悔等;也可以表现学生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3、明确立意新颖的方法。
(1)化大为小法。就是用平凡的小事情反映社会热点或深刻哲理。它往往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开掘,“于细微处见精神”。比如中考满分作文《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它以小见大,只选择一个很小的切口——妈妈三次给孩子做枕头的事,表现母爱这一大主题。
(2)变换角度法。比如对“答卷”这一话题,一考生变换切入角度,写出《交给滇池的答卷》一文,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在众多考生中,让人耳目一新,被评为满分。
(3)求异法。求异思维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常常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别人说知识改变命运,你偏说改变穷村面貌不能光靠知识,还要有资金(《两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