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重要作者简介
先秦作家
孔子:(约公元前五五一年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后来迁到鲁国。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风气,主张有教无类。而他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墨子:(约公元前四六八年至公元前三七六年),名翟,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倡兼爱学说,《墨经》并非墨子一人所着,但书中的主要发现和言论,是由墨子提出的。《墨子》全书现存的有五十三篇,涉及了当时几何学、力学、光学、逻辑学等方面的某些成果。
老子:生平不详。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始创人,着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含八十一章。
孙子:生平不详。姓孙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古时被称为兵经,是中国史上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约公元前三七二年至公元前二八九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曾跟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继承了孔子学说。孟子曾以仁义之道游说齐宣王、梁惠王等,但没有成功。晚年回到家乡,与弟子讲学论道,申述孔子学说,今传《孟子》七篇。
庄子:(约公元前三六九年至公元前二八六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他生活贫困,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成为继老子之后道家最重要的人物。现存《庄子》三十三篇,又名《华南真经》。
屈原:(约公元前三三九年至公元前二七八年),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的著名爱国诗人。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屈原后来因不忍见到国家灭亡而怀石投汩罗江自尽,端午节就是后人为纪念他而设的节日。
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年至公元前二三八年),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但在体系上吸收诸子之长,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他针对各家提出了“性恶论”、“天命论”、“天行常有”和“人定胜天“的思想。着有《荀子》三十二篇。
韩非子:(约公元前二八零年至公元前二三三年),荀况弟子,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国人。韩非是先秦时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明法、行法,即主张法治。而法即是见之于文字和图标的成文法规,为封建统治官署所掌握,而公开宣布于民众,要求他们遵守法律条例,而法的特点是客观性及公开性。现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汉代作家
司马迁:(约公元前一四五年至公元前八十七年),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由于为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因为受到宫刑。后来他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班固:(约公元三十二年至公元九十二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于明帝永平元年(公元五八年)开始,历二十多年时间写成了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刘向:(约公元前七十七年至公元前六年),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等。
魏晋作家
曹操:(约公元一五五年至公元二二零年),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冶家、军事家、诗人。着有抒情诗《观沧海》、《蒿里行》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