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山东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规律
- 资源简介:
约10560字。
试论山东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规律
一、 山东卷四年(2007年——2011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及规律
对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离不开对比分析的方法的运用。因为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的体现,而这种联系又会不断出现,同时影响着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只有在全面把握山东省实施新课标以来的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把2010年高考试题置身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才可能窥探出一些“门道”,而任何缺乏对比的分析,架空表述,得出的结论有可能都是无力的。为了更明确的进行分析,下面笔者就对四年来的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分六大板块加以对比,并试图得出一些结论。
第一模块:语言基础知识
语言基础知识模块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是“工具性”的性质定位的考查。这一模块的主要考查点为:语音、字形、标点、词语、病句。相应的能力层级主要为识记和表达应用,可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点及
内容
时间 语音 字形 标点 词语 病句
2007年 音似字
形似字 同音字
形似字 选词填空 成语运用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暗换主语;重复累赘。
2008年 多音字 同音字、音似字;形似字 引号的用法 词语与成语运用的合并考查 成分残缺;逻辑不当;产生歧义。
2009年 语音与字形的合并考查的形式。音似字误读;形似字误写。 逗号用法;引号用法 选词填空 成语运用 成分残缺;句式杂糅;重复累赘。
2010年 多音字 音似字;形似字 冒号、引号、顿号的用法 词语与成语运用的合并考查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
2011年 多音字 形似字 词语运用 成语运用 搭配不当,重复赘余
【规律总结】
全面分析这五年来山东卷“语言基础知识模块”的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山东卷全面落实考纲对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规定,这一板块设置5小题,每年的考查形式稍有变化,但总体上考点不变。具体来说,有这样的规律:
(1)考点覆盖全面。考纲中规定考查字音、字形、标点、词语、病句,每年均有涉及,只有07年没有考查标点。
(2)轮换规律明显。一是字音和字形的分开考查和合并考查的两种形式的轮换,09年为语音与字形的合并考查,10年字音和字形分开考查;二是词语与成语的运用分开与合并考查的轮换。
(3)选材富有特色。
几年来,字音、字形的考点在选词方面,兼顾了双音节词汇、熟语和成语,兼顾了典雅词汇与口语化词汇,考查范围均在常见常用分范围。
标点题、词语运用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