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16 8:55: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小题,约9340字。有解析。

  合肥市2012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
  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爷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容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栽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
  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裁体。不管是什么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表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栽体,可以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l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单一的。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中国最早的诗歌
  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曾经长期以口头形式传播。口语文本在流传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变异。口语的文学文本至今没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见的人们在酒席间讲的笑话,有些就属于口语文学。在旅游的时候,导游有时也会给游客讲唱富有当地特色的口语文学。
  (选自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开头的话》,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文本有着多样化的载体,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发展。
  B.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可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C.文学文本是以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组合体。
  D.文学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环境中流传的口语的文学文本发展而来。
  答案:C
  解析:主次颠倒。C项对应内容在第三段,原文的表述是“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而选项中仅把“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它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种各样记录文学符码的载体。
  B.第二段指出以语言文字为能指的文本与建筑等其他文本的区别,强调对前者的解读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
  c.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方式,从中外经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语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语文本具有变异性。
  D.文章基本结构采用总分式,先从作为载体的第一文本人手,再深入到作为本体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类辨析。
  答案:C
  解析:A项强加因果,对应内容在第一段最后。根据原文,举“《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是用来说明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第一文本。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__7题。
  张悌传
  [晋]习凿齿
  张悌字巨先,寰阳人,少有名理,孙休时为屯骑校尉。
  魏伐蜀,吴人问悌日:“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于不暇,何以能济?董盘薹垡查,j}丕圭壁,堑丛垒主:不忧其本也。况彼之争地乎!”悌日:“不然。曹操虽功盖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