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新旧教材的备课比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22 0:0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关于高中语文新旧教材的比较(后附《错误》新旧教材的教学设计)
                   语文组   干方田
  在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经历了许多次变革,语文新课改实验不断推进。教改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也是一部教材的演变历史。教材问题向来是教改中最为敏感的问题。1997年语文大讨论即起始于对原语文教材的猛烈批评,本轮课程改革也发轫于教材的革新。由原来的几十年不变,到现在的年年在变;由原来的单一从教的角度编制教材到现在充分考虑学的需要编制教材,我们的教材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全国高中学生的语文教材又进行了改革并将全面进入实施阶段。由过去的旧教材转变为现在的新教材,既然是新教材,它究竟新在哪里?它与旧教材相比,又有哪些变化呢?通过比较,发现新旧教材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新旧教材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指导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要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二者相辅相成。
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同时,把“过程和方法”放在突出地位,以此来联系、整合“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和相关内容。例如,在新教材中,“阅读鉴赏”部分包括三部分内容:“品味与赏析”“思考与领悟”“沟通与应用”,其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方法的了解、模仿与反复训练。其中包括:赏析的过程和方法,如“情感与意象”“情趣与理趣”“含英咀华”“感受与共鸣”“披文入情”等;领悟的过程和方法,如“提要钩玄”“质疑解难”“融会贯通”等;应用的过程和方法,如“博观约取”“知人论世”“概括与归纳”等。由于教材所设计追求的是浸润式的学习“过程”,又重在“方法”上的引导,学习训练的落脚点在“能力”,从而改变了以往常见的那种偏重课堂灌输的方式,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创造性来学习,在读写能力得到稳步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自然受到陶冶。
另外,新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例如,教材中的文章很注重人文思想。如《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瓦尔登湖》等文章鼓励学生关注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勿论学生议论与探讨的深浅和正确与否,至少可使他们拥有了用一种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新教材有的文章表现了人类共同性的东西,这样就有了一种超时代的效果。如对生命的热爱、对人文精神的关怀等等。
二、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了变化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了新教材的教育目的。新大纲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育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等即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就打破了过去那种今天以思想素质的提高,明天以知识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