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ppt70
- 资源简介:
共29张,由以前学的古体诗到杜甫的律诗,很容易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体裁的差异。课件简洁而实用,并配有教案,约3940字,2节课就可以上完三首诗,省时而高效。
杜甫诗三首
广水一中 刘丽芳
教学目标:
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
指导学生诗歌朗诵的基本方法。
指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情韵,初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训练诵读诗歌四步法:解题、释句、入境、会意。
体味诗人的人生际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操。
导入:杜甫评价李白的诗歌曾说:“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但你们知道他在文学创作时又是怎样要求自己的吗?作为唐诗文坛上的有一颗璀璨的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他性好佳句。并认为要写出佳句,就必须有足以使人吃惊的语言。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今天我们就以他的三首诗的研读来了解诗圣。
问:这三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近体诗 律诗 七律。
近体诗与古体诗: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二四句要求押韵。律诗共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让我们走进课文,以他的这三首律诗来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特点。投影三首诗题名。
作者简介:见投影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 有《杜工部集》。
教师范读《秋兴八首》(其一)
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介绍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解题: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物抒怀之意。
哪一联直接表达了作者的的情感,请简析?
明确:丛菊两开他日泪指出滞留夔州已有两联,眼看菊花两度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