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鄂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3/1 15:03: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70字。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
  3.学习从自然物象的描写中找到关于生活意义的启示,感悟文章情感、主旨的阅读方法。
  二、目标链接
  自然物象是不具有思想情感的,但不少的自然物象可以给我们某种关于生活意义的启示,这是因为,这样的自然物象里包含有了有关生活现象的某种关联,这种关联可能是因二者的相同而生,可能是因二者的相似而生;也可能二者既不相同也无相似,全然是因作者的联想而生。因此,要想从作者所描绘的自然物象找出关于生活意义的启示,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细心找到自然物象与有关生活现象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明确二者的关联点,从自然物象中提取出生活意义的启示。如从严冬过后必是春天感悟到前进、发展与希望,从蜜蜂酿蜜中感悟到创造幸福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2.对从自然物象描写中难以发现与生活意义相关联的文段,则要认真探读、反复品味咀嚼,调取出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来加以对照,从而去捕捉关联点。
  3.特别关注作者在自然物象描写前或描写后的抒情或议论的句子,由此去确定关联点。
  从自然物象的描写中透视出与某种生活意义的关系的写法不完全等同于托物言志,主要区别:
  (1)前者类似与随笔与杂感的笔法,后者则是一种定型了的写作手法。
  (2)前者既可以成篇为文,也可以以某片段出现在文章中,后者都是以成篇为文。
  (3)前者的“物”呈放射状,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呈多元化状态,每一个“物”联结着一个意义感悟;后者的“物”是集中的,整篇文章的“物”只有一个,全文的“志”集中在这个 “物”上,这个物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