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970字。
课题 木兰诗
导学
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和方法目标:
正确朗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导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导学
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导学
过程
设计 预习导学
1、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机杼( zhù) 可汗( kè hán ) 鞍鞯(jiān ) 辔头(pèi ) 燕山(yān )
鸣溅溅 (jiān jiān ) 鸣啾啾(jiū jiū ) 胡骑(jì ) 戎机(róng ) 金柝(tuò )
著我旧时裳(zhuó ) 傍地走(bàng )
3、参照课文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思念什么 ) 愿为市鞍马( 买 ) 北市买长鞭( 集市 )
胡骑( 胡人的战马 ) 万里赴戎机( 战争 ) 关山度若飞( 过 )
朔气传金柝( 北方的寒气 ) 策勋十二转( 记功 ) 赏赐百千强( 有余 )
著我旧时裳( 穿 )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 出门看火伴( 同伍的士兵 )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愿做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动弹 ) ( 眯着眼 )
4、辨析加横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阿爷无大儿 古:父亲 ;今:爷爷(2)双兔傍地走 古:跑 ;今:行走
5、多义词辨析。
市:东市买骏马 集市 帖: 昨夜见军帖 文告
原为市鞍马 买 对镜帖花黄 通“贴”
6、解释出自本课的成语。
磨刀霍霍:原意为用力、快速地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扑朔迷离:原指难辨雌雄的兔子,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课堂学习与研讨
课堂研讨 课堂笔记
一、导入新课。: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二、解题,介绍时代背景。(由学生介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二遍)
2、师生共同疏通文意,解决疑难词句。
3、了解故事情节。(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
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____结尾附文
4、再读诗歌,当堂成诵。
四、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及个性特点?(鼓励学生个性见解)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认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东西?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五、引导学生认识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1、这首诗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学生在诗中找出)
2、请学生翻译“东市买骏马”四句,“开我东阁门”两句,“当窗”两句。
一、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