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圯上敬履》教案
- 资源简介: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约2870个字。
一、导语
垓下决战后,刘邦建立西汉,庆功宴上,刘邦在谈自己如何得天下时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位子房何许人也?能让一代帝王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呢?哪位同学知道?对,是张良。
想当年,韩信、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后来,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只有张良全身而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张良在风支变幻的政坛上稳坐“王者师”的位置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圯上敬履》。也许,从中可以找到答案。
二、简介作者及出处。
关于这篇文章,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下面我们来交流预习所得,介绍一下作者及出处。要求:语言简洁,突出重点。同时注意:把重点信息在书下注释或笔记本上圈点出来。
(一)谁来介绍作者?
要点如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主要经历:1、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世代相传的史官家庭,子承父业,28岁做太史令。
2、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嘱托他做第二个孔子,写第二部《春秋》,这是他著《史记》的动力。
3、司马迁20岁时,开始漫游,积累丰富史料,32岁开始写《史记》。
4、潜心修史时,为李陵战败辩护,被处以腐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
(二)那么《史记》又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起传说中黄帝,下到汉武帝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体例。
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其史学、文学价值之高。
三、阅读文本,感知文意
同学们预习很充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了解张良青年时的传奇经历及所体现的良好品质。
(一)诵读是感知的基础,在读之前,将你昨天预习遇到的读不准的字音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提问有问题的学生,校对字音……
学生说完之后,老师补充。有些字音、字型,还需强化落实,请看大屏幕(圯、履、老父、衣褐、孺、殴、强忍)。(先找一个学生,校对后齐读)
(二)扫除了字音的障碍,我们现在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考虑故事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学生回答(张良敬履,老父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