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410字。
《游园不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由一枝红杏如何想象出满园的春色,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春天的时候,出去踏春呢?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体会诗句该是如何朗读的。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七言诗句的节奏划分)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心底慢慢体会一下诗句的意思。
三、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叶绍翁,北宋诗人,以七律著称,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之畔。
2、解诗题:(强调“值”是“遇”的意思)
雨过天晴,作者去访友游园,碰巧主人不在,他不得进门,所以题目定为“游园不值”,也就是游园不遇。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再来聊一聊。谁愿意读给大家?要求要按照七言的节奏来读。(生读。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