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源性心理伤害”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28 6:3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论“师源性心理伤害”

杨 柳 201512 13917826999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上海市金山卫龙胜路1097号经贸科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摘要:
1、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和内涵 
2、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
3、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特点     
4、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
5、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
6、 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途径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和内涵
师源性心理伤害,指来自教师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伤害。从主体和客体来说,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教师作出的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所受到的来自教师的伤害。作为一种持续的、平衡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可否把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简要概括为三点:一是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二是能正确认识、评价他人、集体、社会;三是能正常调控自我情绪、学习和工作状态。无论当事人双方是否察觉,使以上三点发生消极改变的就是对心理健康构成伤害。作为对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反应,“生源性心理伤害”也必然存在,并对教师产生很大的作用力。但是,由于教师在交往和评价中绝对优势的地位,更由于教师身负的特殊使命(其中包含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这种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现象就特别令人关注。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为两方面。从学生客体方面来说,凡是教师作出的干扰学生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情绪失控,学习状态低迷不振的行为,就是已经构成心理伤害。教师主体方面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指教师对学生的恶意的评价(带有侮辱性字眼)或者是发泄。有些教师拿分数和规矩来衡量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笨得象猪”“长着陀螺屁股”等念头,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开表达出来。
2、教师教学水平低下,要求、标准不明确,让学生对达标有重大压力。这种压力干扰学生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学习状态低迷不振。这是很多教师忽视的。
3、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评价标准单一肤浅。不顾学生的性别、年龄、情绪、心理状态、事实细节,处理程式化,简单化,情绪化;不了解学生基础、能力、个性、背景的差异,用单一的肤浅的标准来要求、衡量学生。
4、 教师的教育观念、社会观念、生活观念和生活作风陈旧、
片面、灰暗。教师偏爱学生,教师借助学生谋取利益,倨傲,骄横,马虎,无知,虚伪。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特点
1、必然性和偶然性 矛盾存在的必然性决定了师生心理伤害存在的必然性。教师从生涩走向成熟的过程,使得师源性心理伤害更得以复杂地存在。而心理伤害往往没有预兆,没有准备,往往出乎双方的意料,甚至在双方的意识之外。这又决定了师源性心理伤害存在的偶然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