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3/27 17:07: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40个字。

  小鸭蛋,大文化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黄露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设计理念】:我校校本教学特色
  1. 教学目标的叙写
  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以学生的行为来陈述主体,注重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可评价化。在本课中,我将教学目标分层细化,争取落实小目标达成大目标。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①行为主体学生化;②行为动词多样、合理、准确;③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条件;④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得到落实。
  2. 学案的设计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情,可以有多种形式。
  关于初中的散文教学,学案设计一般分成三大部分:①主导“文学常识、字词成语、素材积累”的预案部分;②主导“研读课文、课堂探究、堂上心得”的堂案部分;③主导“课后拓展、作业布置、补充资料”的后案部分。

  【教材分析】: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趣味盎然,文笔细腻。
  《端午的鸭蛋》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写鸭蛋、叙民俗、谈文化、说生活,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流露出对故乡的热爱,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逝去风俗的怀念。作为一篇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典范文章,在教学过程中,须力求充分挖掘文本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汪曾祺所写的民俗中蕴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赏析他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并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重视,让学生接受一次文化的洗礼。
  【学情分析】:
  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加之学生的经历有限,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的情感调动是学习本文的前提,细心品读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家乡端午的风俗,了解汪曾祺笔下家乡鸭蛋的特点。(写什么?)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朗读,品味汪曾祺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鉴赏语言的方法。(怎样写?)
  情感目标:通过体会民俗中蕴含的乡情与童趣,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感情。
  (为什么写?)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朗读,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鉴赏语言的方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