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
安徽宿州一中 侯元启
一. 理清情节
借项链——戴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识项链
小结:
如果小说只写到前四节,是庸手;而莫泊桑是高手中的高手,所以才有了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最后一节,最后一句,最精彩的一句,也是最残忍的一句。这是欧.亨利式的结尾。
问题:
1. 为了让结尾合乎情理,前文有哪些伏笔?
2. 为什么玛蒂尔德就没去想项链是假的?
二分析内容
(一)
1. 借项链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柬)
2. 借项链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虚荣)
3. 序幕部分怎样刻画她的虚荣?(七个“梦想”)
4. 她有虚荣的资本是什么?(开篇第一句,注意“也”字)
5. 她的虚荣是不是个别现象?(第二段,当时的风气使然,女人只是花瓶和玩偶)
6. 作者在刻画她的虚荣没有得到满足时,是怎样的心情?(痛苦)
7. 她的虚荣没有得到满足时,又是怎样的心情?(舞会上的四个“陶醉”)
小结:
生活和她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到达顶点时,项链丢了;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两次跌宕,有力的讽刺了她的爱慕虚荣。此时作者自己也忍不住跳出来,发了一句感慨,让学生找到(成全,败坏)。
(二)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于它的主题的多元性。女主人公除了上文所谓的虚荣之外,还有没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问题:
1项链丢了以后,她可以有几种选择?(赖帐、说明真相、逃跑、傍“大款”或高官以偿还,等等)
小结:诚实,守信,自尊。
2.十年的见新坚持下来说明什么?(坚忍,吃苦)
小结:这些优秀的品质也许本来就存在与她的灵魂深处,只不过被后天沾染的虚荣所掩盖。在艰辛岁月的磨砺下,重新焕发了光彩,就像那条钻石项链一样熠熠生辉。
(三)
1. 这样一个故事,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呢?(老子的话,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