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050个字。
巍巍中山陵
江苏省盱眙中学刘立江
教学目标:
⑴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⑵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重点:理清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教学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大家知道,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清明刚过,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日子特有的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㈠自学指导1——整体感知
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
【明确】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
2.学习自学:自由朗读文本,采取圈点勾画的的方法,为这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
3.检查自学情况
【明确】明对象→中山陵;(表明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
抓特征→巍巍(高大);(表明中山陵的主要特征,既是指陵园的建筑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理顺序→空间顺序;(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展开说明。全文:先说陵园的地理环境,再说陵园的总体设计,最后到陵园;说明陵墓:入口→石阶→碑亭→祭堂→墓室)
找方法→列数字等;
品语言→准确、生动。
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