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古典诗文”复习
- 资源简介:
约18100字。
2012年中考语文“古典诗文”复习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中心学校
wanghuiyun
考试内容
一、古诗文默写:
文言文背诵默写集中在八、九年级篇目,古诗词背诵默写集中在七、八、九年级课内古诗词,以及八(下)及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部分篇目,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苏幕遮》、《商山早行》、《卜算子•咏梅》、晏殊《破阵子》、苏轼《浣溪沙》、李清照《醉花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月下独酌》、《望月有感》、《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计十五篇。
二、古诗文阅读:
了解古诗文名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能理解古诗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常用实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对古诗文中关键词句、写作特色及写作意图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古诗词阅读选材集中在初中全六册课内,文言文阅读选材集中在八年级、九年级篇目。不考查文言语法的内容,淡化细微差别的文言虚词比较。
古 诗 词
相关知识:
古代诗歌的体式包括
诗:①古体诗,又叫古风,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②近体诗(唐以后),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词有词牌,它与格律有关与内容无关。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体式与词相近,但格律更灵活,较多使用口语。
从诗歌的题材看,我国古代诗歌可分为
1).山水田园类诗歌。《归园田居》(陶渊明)。
2).咏物言志类诗歌。《卜算子•咏梅》
3).思乡怀亲类诗歌。《夜雨寄北》(李商隐).
4).怀古咏史类诗歌。如《赤壁》(杜牧)。
5).边塞征战类诗歌。如《渔家傲》(范仲淹)。
6).惜别念友类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7).爱国抒情类诗歌。《春望》(杜甫)。文天祥《过零丁洋》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流水、落花 :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杜鹃: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七上】
一、观沧海(东汉 曹操 乐府诗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这首诗苍凉慷慨,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诗人借景抒情,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