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指导:“变通”作文讲评
- 资源简介:
约8010字。
“变通” 作文讲评
2012-3-12
“变通”,词典里的解释是: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林场失火,适时变通,林场主把焦木加工成木炭卖给需要取暖的人,收获大量财富;经济腾飞,有人变通,大量制造假冒伪劣有毒产品以牟取暴利,最后锒铛入狱;屈原身处乱世,坚决不变通,保持了自己“察察”之身。
请以“变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一、审题:
分析材料:
从材料内容分两层:一层是阐释“变通”的含义;另一层例举了生活中一些变通的事例。
先说第一层,词典里“变通”一词解释为:根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注意三个关键词:不同情况,非原则性,变动。由此看出,变通不是变化(无规则的改变),不是变革(改变事物本质),也不是应变(应付突然发生的情况),而是根据不同情况,相机而动,作出相应的变动,而且,这种变动不改变事物的本质,也不是轻率仓促的应付。
再说第二层,材料例举了三个有关变通的例子。前两个是懂得变通的例子,却有迥异的结果。林场主变通,自己收获财富,也带给人们温暖,可谓利人利己;制假售假者变通,抓住经济腾飞的契机,生产假冒伪劣有毒产品,谋取暴利,锒铛入狱,可谓害人害己。第三个例子,屈原决不变通,保持了自己“察察”之身,塑造了自己完美的人格。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对待变通。有些时候,山穷水尽,穷途困乏,我们应该变通,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穷则变,变则通。有些时候,我们要变通,但决不能以损害人们利益为代价,中饱私囊。有些时候,我们决不变通,坚守自己精神家园,攀登自己的南山,成就辉煌人生。
二、存在问题:
(一)审题意识薄弱
“变通”,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学生没能准确把握其内涵,偷换了概念,将其换成“变化”(不规则地改变)、“变革”(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应变”(应付突然发生的情况),甚至换成了“创新”等,偏题离题情况严重。(对策:多积累,多辨析近义词,吃准材料或话题中关键词的内涵,弄清它的外延)
在战国纷争的年代,秦国国力日趋衰弱,商鞅为振兴秦国,他力求变通,首先打破了祖宗遗留下来的陈规,在秦国进行一番彻底的大变革,于是,秦国日渐国富兵强,打下了日后统一中国坚实基础。然而,许多国家墨守成规,坚持祖宗之法不可改,最后只能是被秦国吞并,贻笑大方。
(二)其它问题
1.乱贴标签。不管与“变通”有没有关系,凡事都贴上“变通”这一标签。
海尔集团从十几年前负债累累的国内三流企业变成如今国内的一流企业,“变通”二字贯通其中。正是由于他们在困难、危机面前,学会了变通,学会紧跟时代的步伐,方才扭亏为盈,反败为胜,方可有今日的成就。(海尔集团的“变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