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090个字。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其间向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第四篇写的是群像,有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教学这些课文,如果稍有小心,就有可能教成历史课中的人物介绍,所以在让学生感受名人精神力量的同时,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度”,既要体现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也要很好地把握工具性,从而使学生在自身的人格素养上和语言品析能力上都有所得。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名人都有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应指导学生在这方面向名人学习。
③知识和能力目标:这些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都值得揣摩、感悟和积累。例如,《邓稼先》平实的语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诗一般的语言,《音乐巨人贝多芬》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描写生动,词藻富丽,不妨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背诵,要当堂准确无误地背下来。
本单元的教学设想可以这样来构思:
①本单元的课文所涉及到的名人较多,有些学生不一定熟悉,所以我们在教学本单元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查找本单元涉及到的名人相关资料,让学生先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②因为本单元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同,所以应该加强朗读教学,通过朗读对不同特色的语言进行体味、感受、理解课文。
③针对每篇文章不同的语言特点,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④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⑤鼓励学生课外了解其他名人,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第11课 邓稼先
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看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觉悟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本文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什么选这篇课文? 本文具有浓郁真挚的情感美。作者杨振宁教授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文中写的是与他有50年情谊的好友——大科学家邓稼先的事迹,让我们在感受到他对友人的崇高敬意之余,更能感受到他的一颗赤子之心。读来宛若一壶浓郁的情感之茶,令人长久回味!
二、教学建议
目标
①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②结合默读和朗读,进一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
③理解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情感的需要。
过程
(一)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杨振宁与邓稼先的资料。
(二)速读全文,概括课文六部分的大意。
(三)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介绍邓稼先的具体事迹,而是着重叙写他的精神与气质以及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