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从“例子”到“引子”
——新课程标准下课文运用的几点思考
浙江桐乡市高级中学 聂玉华
【内容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引发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不再遵循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语文是个例子”的观点,而是把课文当作“引子”,注重向课外和生活延伸。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为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更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横向开发,当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课文 例子 引子 阅读兴趣 语言积累 对话 课程资源开发 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实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近来听到看到这样一些课例,简述如下。
有位青年教师执教《珍珠鸟》,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思想的关键句子,然后让学生就关键句中的关键词,结合教师提供的阅读文本,展开讨论思考,挖掘关于人与鸟的关系的深刻命题。教师提供的阅读文本形式多样:黄永玉的散文《飞来与我们喝早茶的金丝雀》,筱敏的散文《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古典诗词中的鸟,电影《THE BIRDS》,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等。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思考讨论都非常精彩。
还有一位教师执教《迢迢牵牛星》,居然由课文引出关于七夕诗词的专题教学,内容包括:七夕节的由来和有关民俗;七夕诗词的内容概况;七夕乞巧诗词赏析(选读唐代祖咏《七夕乞巧》和北宋杨璞《七夕》两首);七夕爱情诗词赏析(重点选读《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两首);其他七夕诗词选读等。课堂的内容丰富,让学生宏观了解了七夕诗词,拓宽了阅读视野,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另有一位老教师执教《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提示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简单概括课文内容后,教师由课文引出如何积累和丰富语言的话题,然后让学生从名著名篇、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广告歌曲、网络生活等方面寻找好的语言向大家推荐。整堂课妙语迭出,异彩纷呈。
以上课例中,这些老师对课文处理有下列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教师把课文作为一个“引子”,引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阅读材料,向课外和生活延伸。二、从课堂时间安排上看,师生花在课文研读上的时间一般占整堂课的四分之一或者更少一点。三、课文的阅读从处理技巧上都体现出与课文所在单元及课文本身应该落实的阅读能力训练不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