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秦 论
教学目的:
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提倡的仁政思想。
2.学习本文善于叙事、精于议论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处理叙议关系。
3.品评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探索文言词句运用规律。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品评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贾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讽谏汉朝统治者。
二、关于贾谊
贾谊生平事迹,见《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 . 贾谊传》。 贾谊,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他的政论散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
三、背景简介:
西汉初年,农民大量流亡,不得耕作。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为巩固
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四、诵读全篇,把握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并正音
2.自读课文及注释,结合课文前“预习提示”疏通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
4.分析全文结构。
本文共五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④),叙述史实,写秦王朝兴亡过程。
第二部分(⑤),发表议论,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
四、小结
1. 了解贾谊的生平、政治思想和文学创作。
2. 掌握本课的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熟练地诵读全篇。
3. 粗知全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