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小胡同》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2010个字。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关于胡同的知识、作家作品知识
2、通过朗读文中对老北京小胡同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描写的部分,学习对生活场景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深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文中对老北京小胡同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描写的部分,学习对生活场景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难以割舍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进步,属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化也在不断地消逝,代表之一便是各地的特色建
筑,其中也包括北京的胡同。(ppt出示胡同的照片和资料)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关于胡同的资料。
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普遍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象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那么,萧乾笔下的北京胡同是怎样的?又寄托了作家怎样的情感,体现了作家怎样的态度呢?让我们学习《老北京的小胡同》这篇回忆性散文。
二、介绍作者
萧乾(1910.1.27--1999.2.11),蒙古族,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2--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专攻“英国心理派小说”。曾任职于《大公报》。复旦大学教授。采访过欧洲战场、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伦堡战犯审判。1986年获挪威王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出版有著译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译著《好兵帅克》(捷),以及《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1992年2月11日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在北京医院逝世。(简要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其他学生认真听,找出读错的字词或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