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各地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约25590字。 - 2011年各地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2011•福建文综•14)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图4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①正确;根据材料“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得之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而兴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③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④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坎儿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故选C项。
 2.(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B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B。
 二、主观题
 1.(2011•安徽文综•35)(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
 解析:本题以历史热点――三农问题切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能力。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如“犁耕”、“丰给”、“大旱”等分析即可。
 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2011•重庆文综•12)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 )
 ①恢复了周礼 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
 ③实行了“初税亩” 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