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备课素材
- 资源简介:
约3420字。
《咬文嚼字》备课素材
咬文嚼字应该成为语文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
一、讲一个故事:杨乃武被地方官冤枉,打进了死牢。他姐姐拿着他写的状纸进京去告状。杨乃武是当时江南有名的才子,但是他仍然让他姐姐去找一个老举人给修改一下,老举人看完之后先大赞了杨乃武的文章,然后说“江南无日月,神州无青天”这里应该改一个字。老头改成“江南无日月,神州有青天”。一个“有”字,使北京有良知的官员接下了状子,最后为杨乃武平反昭雪。
二、请结合课文说出这三个句子的深意。
祥林嫂两次到鲁镇做女工,小说讲述人们对她的称呼,先后出现这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
①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②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③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明确:
①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祥林嫂卑微得仅有性别,没有姓氏,只依从其夫名而呼之)
②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嫁了第二任丈夫,仍以前任称之,对样林嫂的第二桩婚姻坚决地不予承认,对祥林嫂的侮辱和歧视)
③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不只鲁四老爷家对祥林嫂的第二桩婚姻不予承认,鲁镇的其他人也一样,说明行为的普遍性)
有了上面的解读,假如有人谈及祥林嫂到底是怎样死的,我们可以毫不犹疑地告诉他,是鲁镇上“仍然叫她祥林嫂”的“大家”给逼死的
三、《咬文嚼字》 炼字实例
1、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3、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4、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
5、传说,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聪明伶俐,才思超过兄长。一次妹妹出题,要兄长在诗句中各加一动词,完成“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苏东坡依仗诗才,随口道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岂知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不敢掉以轻心,思之再三,又吟出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这次小妹称可,但并不说好。东坡无奈,求苏小妹作答。小妹给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思量良久,暗自佩服小妹才情。“轻风”缓吹,“细柳”稍显动态,“扶”字运用拟人手法,贴切地摹写出和风轻吹细柳的情态。“摇”、“舞”动态过猛,和“轻风”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