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元散曲(教案)
丽水中学 丁姿平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散曲作者、元散曲的主要思想内容以及元散曲的主要艺术成就。(知识目标)
2、 通过举一反三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元散曲。(能力目标)
3、 通过“走进元曲”活动,培养学生欣赏元散曲的兴趣,进而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感情。(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元散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间播放唐诗宋词的朗读资料,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味,同时导入本堂课内容:走进元散曲
二、通过比较,了解元散曲的特点:
1、问题:刚才,我们听了唐诗宋词的朗诵,那么,你能不依靠作者分辨出哪首是唐诗哪首是宋词吗?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唐诗——豪放洒脱,意境扩大
宋词——婉约沉郁,典雅精致
同样,元曲与唐诗宋词在句法和风格上也是不同的。
2、感受元曲的独有韵味。同学朗读两首元曲《双调·折桂令 田家》、《正宫·醉太平》,说说自己对元曲的感受。
明确:元曲——通俗活泼、明快自然
3、元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富有特色的艺术样式呢?这是由于时代造就的,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元代的时代特征。
明确:词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文辞的典雅和音律的妍美,使这种新诗体日趋贵族化,成为少数人赏玩的东西,其生命力渐趋衰落。而民间的歌曲仍然在继续发展着,自中晚唐以来,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取了一些新兴的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歌调,结合女真、蒙古等中原兄弟民族的乐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歌曲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中国北方的散曲,也称北曲。
三、小结元散曲的题材和思想内容。
当然,这样的时代不仅创造了新的诗歌样式,而且也丰富并扩大了诗歌的境界。
1、分组自由朗诵元散曲,领悟各首散曲的思想内容。
2、请学生举例概述各首曲子的内容,教师加以小结。
描写离愁别绪、男女风情:《南吕·四块玉 别情 》、《双调·折桂令 梦中作》、《中吕·尧民歌》、《双调·楚天遥》、《正宫·塞鸿秋 山行警》
描摹山水风光、羁旅行役:《越调·天净沙 春》、《双调·水仙子 寻梅》、《双调·折桂令 田家》
感叹生命无常、兴衰无常:《双调·折桂令 叹世》
擅长以曲咏史、鞭挞嘲讽 :《正宫·醉太平 刺世》、《双调·水仙子 讥时》、《正宫·醉太平》、《正宫·醉太平 讥贪小利者》、《中吕·朝天子 志感》
应该说,课文选录的这些散曲基本上体现了元散曲的主要内容,具有代表性。那么,同学们,这些思想内容你又是怎样从散曲里得出的呢?
四、如何鉴赏元曲?
1、 回忆诗歌鉴赏的几个要点,引入元散曲的鉴赏。
要抓住诗眼;要抓住章法;要分析意象;要推敲手法;要熟悉典故
2、研读《南吕·四块玉 别情》
(1)一同学朗诵全诗。
(2)提问:曲子应着重从哪个角度进行鉴赏?(诗眼、意象)
(3)那么,曲子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这支曲子的思想感情呢?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呢?
扬花雪
溪(斜) 相思之苦
山(遮)
一幅令人心痛欲碎的景色,寄情于景,进一步衬托出女主人公痛苦的惜别之情。
(4)联想:〈滚绣球〉曲子:“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