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说课稿7
- 资源简介:
约3140个字。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尹桂香
一.说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它们表现的主题是热爱祖国。第二单元单元说明指出,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土地的誓言》是其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者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景物,运用呼告、变换人称的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发出为解放故乡而战斗到底的时代强音。
二.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2、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文本。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多媒体了解时代背景,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如何将情感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文本。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文本。
“九•一八”事变10年之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东北人民仍然无家可归,端木蕻良满怀思乡爱国之情写下这篇文章。现在的学生没有虽然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但朴素的爱国情感还是很浓厚的,尤其是本单元已经学习了《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被激发出来,而且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于是我将重点定在学习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如何将对故乡的深情表达出来,同时学会在阅读散文时,抓住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三.说教法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相互感染,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文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奉行“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
四.说学法
本课的设计是针对语文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外教班的学生。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反复朗读课文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紧扣教学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