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邹韬奋)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5030个字。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2.揣测人物的心理。明确记叙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
4.理解文章记叙的时候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
5.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真挚、深沉的母爱)
教学重点
1. 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2.揣测人物的心理。明确记叙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
4.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真挚、深沉的母爱)教学难点
文章记叙的时候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
课型:精讲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一)导课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一曲母亲的赞歌,带给我们心灵深处不一样的感动。此时此刻,老师想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小孩子马上就要降临到人间了,临行前,他跟上帝说:“上帝啊,我这么无助和弱小,离开了您的照顾,到了人间可怎么办哪!”上帝说:“不用担心,我的孩子。我已经为你选好了一位天使,她会代替我全心全意地照顾你。”小孩子听了很高兴:“请问天使的名字叫什么?我怎么才能找到她呢?”上帝笑了:“你不用找她,等你一出生她就已经陪在你的身边啦。”同学们猜猜这天使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七嘴八舌):妈妈、母亲。
师:是的。所以西方有句谚语:上帝无法分身各处,所以创造了母亲。“母亲”是一个有温度的字眼,母爱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早期的新闻记者、散文家邹韬奋先生一起走近他的母亲,一同感受他们母子间的骨肉亲情。
(二)导知
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文笔质朴、情文并茂。他的政论针砭时弊,简短有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