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课堂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17 21: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导学《过秦论》
华茂实验学校  张尚志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教材本身、图书报刊、网上浏览、走访专家)自主地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举措。笔者导学《过秦论》一文时,做了下面的尝试:
疏通字词、理解文义之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结。
师: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首先看看,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生:作者认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教师先分析阐述了“攻守之势异也”的含义,然后指出:
师:两千多年来,人们一提到“秦”,前面总要加一“暴”字,“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词。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个王朝不残暴呢?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课堂讨论十分热烈。在五分钟的讨论中,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王朝和著名帝王,例举多的有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清康熙、乾隆等,但每提一个帝王,都遭到另一部分同学的诘责,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最终也没能举出一个“不残暴”的帝王来。末了,教师作了这样的小结:
师:封建统治是专制统治,专制统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巩固他自己和家族的特权,因此,对于一切可能妨碍帝王特权的言论和行为,即使是父子兄弟,也必然会遭到严酷的镇压和无情地杀戮。所以,封建帝王的残暴,乃是专制体制的必然产物。
师:读课文,找出作者对六国旧贵族(以四君子为代表)的评价:
生甲:战国四君子是“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生乙:战国四君子是讲“仁义”的。
师:按照作者的观点,秦王朝不施“仁义”而亡国,反之,实施“仁义”就不亡国,但是,为什么“四君子”施仁义而却亡国了呢?
学生们对此感到困惑。笔者把握这个“困惑”,进行适当地引导,经过思考,学生认为:
生甲:秦国“仁义不施”而亡了国,六国实施“仁义”也亡了国,说明国家存亡,与“仁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生乙:那么秦国的灭亡并不是“仁义不施”的结果。
师:那么我们进一步来探究秦亡的原因。读课文,联系课外阅读,列举出秦王朝的“暴政”来:
这个话题十分引人,同学们纷纷举手,甲说“废先王之道”;乙说“焚百家之言”;丙说: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还有的同学补充了课外资料,主要有:修筑万里长城;兴建阿房宫等;
师:分析上述“暴政”,指出哪一条是秦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教师先对上述“暴政”作了简要分析:
“废先王之道”,指秦废除周朝的领主分封制而实行中央集权制;“焚百家之言”,主要是民间流传的儒家经典。其实真正焚书烧绝迹的罪魁是项羽!火烧咸阳,大火三月不息,文化典籍付之一炬;关于“修筑万里长城”,其实,秦主要是把燕、赵、秦三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于是,同学们的讨论又一次热烈起来:
甲认为是“焚百家之言”;乙反驳说,真正焚书的是项羽;而且,后来的帝王也有焚书的,为什么没灭亡!丙认为是“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丁反对说:历朝历代都在建国之初兴建宫室,不单秦朝如此;甲又说,应该是“废先王之道”,但也遭到了对方的反驳。不过双方都讲不出多少道理来,讨论陷入了僵局。
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在屏幕上展示一则资料:
秦立国之初,始皇革除了领主分封制而实施中央集权的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