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漏斗户——指常年负债的穷苦人家。
欠债总是要还的。现在又该考虑还债了。有得还,倒也罢了,没有呢?
陈奂生背了一身债,不是钱债,是粮债。近十年来,他年年亏粮,而且越亏越多。
他约摸估计,等今年口粮分下来后,还清债,连做年夜饭的米都不会有。但是,宁可没
有吃,还是一定要还的。他总是这样对老婆说:“我们已经是‘漏斗户’了,还能再失
掉信用吗?”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色很平板,但心里却禁不住要颤抖,他真愧对老婆孩子,自
己没有养家活口的本事。他力气不比人家小,劳动不比别人差,可他竟落到了这个地步,
在人面前连头也抬不起。
同他相好的一些人,都替他着急,常常忍不住要替他叹息说:“奂生呀,到哪一年
你才够吃呢?”
陈奂生听了,总是默不作声,别人也就不说了。因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
年轻的时候,陈奂生有个绰号,叫“青鱼”。这是赞美他骨骼高大,身胚结实;但
也有惋惜他直头直脑,只会劳动,没有打算的含义在里面。他往往像青鱼一样,尾巴一
扇,向前直穿,连碰破头都不管。性格未免有点危险。这几年来,在“青鱼”上面,又
被加上了“投煞”两个字,成了“投煞青鱼”。这就不仅突出了他的性格,而且表明了
他的处境;他确实像围在阿里的青鱼,心慌乱投了。常有这样的情形:他和社员们一起
从田里劳动归来,别人到家就端到饭碗了;而他呢,揭开锅一看,空空如也,老婆不声
不响在纳鞋底,两个孩子睁大眼睛盯住看他,原来饭米还不知在哪家米围里、他能不心
慌乱投吗!
“漏斗户”主是不好当的,哪个“漏斗户”主不是“投煞青鱼”呢?亏了粮,要能
借得着吃也真不容易。每年分配,各人都有自己的一份粮,谁也不特殊;若要借,不肯
的人会说:“你不够吃,我就够吃吗?”这句话,陈奂生不知听过多少遍了。集体的储
备粮,年年有得借一些,但是有时间性,总要到快要农忙的时候才借。其他时候想借就
难了,有的干部会说:“别人够吃,为什么独你不够?”这句话,陈奂生也不知听过多
少遍了。这些人似乎都认为陈奂生是傻瓜,连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而陈奂生却奇怪
他们为什么老爱念这种“紧箍咒”,却不肯看一看简单的事实。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情况
本来不是一样的,为什么竟说成是应该一样的呢?
但是,他总是体谅他们,他们是有他们的难处。大多数干部通常是为他尽力的,曾
经替他豁免过一百五十斤借粮,年底里也往往有一点经济照顾;不过他们只能做职权范
围内能做的事。他们有时候对他态度不好,其实也有替他烦恼的情绪在里边。现在粮食
没有过关,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啊。有的人这样对他说:“亏粮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有
一大批人呢。如果光是你一个人,倒又容易解决了。”这种话虽然并不实惠,他听了却
也有些心安,不但不埋怨“也有这个问题”的那一批人连累了自己,倒反欣慰有许多同
伴。此外,心底里也有一个模糊的疑问,却又塞在胸口说不清楚而不惬意。那疑问大概
是说:“为什么牵涉到了一批人的问题倒反不去努力解决?”
一九七一年本来大有希望,因为这一年又重新搞“三定”了。当时陈奂生还只是个
“新生”的缺粮户,仅仅是因为老婆过门时娘家“忘记”把她的口粮带过来造成的。那
时候,关心他的人劝他说:“奂生,你应该去把口粮要过来,不好客气哪!”他却极动
感情地回答说:“他们连人都肯给我,这点粮叫我怎好开口呢?”这句话把劝说的人也
打动了。他们都清楚,奂生确实是一无所有,他父母生下四男四女,女的嫁了不说,三
个男的都和女的一样嫁了,单留他一个养老。而他尽了一切责任以后,父母却只遗留给
他一间破屋,拖到三十四岁才算找到了这个对象,他对岳家感激不尽,还提什么粮不粮
呢?况且岳家并非故意为难新女婿,也是实在拿不出来啊!可是想不到,老婆生过脑炎,
有后遗症,不大灵活,不大能劳动,这就成了大问题。但事已如此,奂生却能想得通,
他觉得这个女人如果十全十美,他也没有条件同她配对了。因此,有些关心的人劝他应
该钳制老婆下田劳动时,他为难地说:“她是个没用的人,嫁了个我这样的男人,也算
得可怜了,我怎能再去勉强她呢。”如此,别人除了感动以外,就只有叹息了。女人呢,
也晓得体贴奂生,虽然不大会做,但据岳母来后的观察,则说:“比做姑娘的时候会多
了。”这已足够他高兴。以后就是生孩子,三年两个,不巧又都生在正月里,按当地的
规定当年的口粮没有供应,于是粮食又亏了一层。七一年是增产的,按年初的“三定”
分配,生产队除了公粮、余粮、平均口粮、饲料粮和种籽以外,还多四万六千斤超产粮。
照“四六”开的办法,国家购去四成,计一万八千四百斤,其余的二万七千六百斤,应
该留队作为社员的劳动奖粮。陈奂生的工分是五百四十七工,占总工分的百分之二点三,
得到的奖粮数是六百三十四斤八两,已经足够使他踢开“缺粮户”的帽子了。想不到这
竟是骗骗人的,结果仍旧照“有一斤余粮就得卖一斤”的公式处理了。真是吊足了胃口,
骗饱了肚皮。
“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呢?”陈奂生心里有疑问,但是不肯说出来,怕人家笑他饿昏
了,连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可是毕竟也还有不买账的人提出来了。得到的答复却更不买账:你们要这么多粮食
做什么?吃不掉还卖黑市吗?还是贡献给国家好!
陈奂生听到了,心里并没有服,他明明是不够吃,为什么偏要冤枉他吃不掉呢?
这也罢了。偏还有雪上加霜的事情来。公社派到生产队里来的那位“包队干部”
(好大的口气,惊人的名称,眼里还有群众吗?)为了争取产量达到一千斤,稻子轧下
后不晒太阳就分给了社员,等到晒干可以上机加工的时候,一百斤只剩下八十九斤。面
对这个事实,陈奂生毛骨悚然,他不愁自己少分了粮食,而是担心这样一来,大家的口
粮更加紧张,他就更难借到了。
于是,他禁不住要叹口气:“唉——!”
这一声长叹,偏偏被他的堂兄、小学教师陈正清听见了。
“还叹什么气?”陈正清似恼非恼地说,“现在,‘革命’已进入改造我们肚皮的
阶段,你怎么还不懂?连报纸也不看,一点不自觉。”
“改造肚皮?”陈奂生惊异了。
“当然。”陈正清泰然道,“现在的‘革命’是纯精神的,非物质的,是同肚皮绝
对矛盾而和肺部绝对统一的,所以必须把肚皮改造成肺,双管齐下去呼吸新鲜空气!”
“能改造吗?”陈奂生摇摇头。
“不能改造就吃药。”
“什么药?”
“蛊药,是用毒虫的口水炼成的,此药更能解除人体的病痛,你吃下去就发疯,一
疯,就万事大吉!”
“唉,老哥,你真是……还有兴趣寻我的开心!”
“是正经话。”正清大声说,“就是我们办不到!”
是的,办不到。那就做“漏斗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