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ppt9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七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0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9/1 12:42:2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40张,另有教案。

  1、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的: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5、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
  6、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当一个山区孩子面对无言的群山时,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的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了生活中不倦的追求。今天我们走进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2、诗歌文体常识简介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一般分行排列。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79年,当时作者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这诗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验,与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是历经“”文革的青年一代对认识信念的向往和追求,是接受了理想主义教育而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又毁灭了的一代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
  三、诵读感知
  1、学生默读全诗,勾画出诗歌的生字词并疏解。
  读一读,写一写。
  痴想chīxiǎng         隐秘yǐnmì     铁青tiéqīng     凝成níngchéng       
  诱惑yòuhuò          喧腾xuānténg     一瞬间yīshùnjiān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