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德”教育在潜能生转化中的作用
江华三中 林孝建
世上任何事情都是相互转换的,在一定条件下,有利的会转变不利的,同样,不利的也可能转变为有利的。而有生命的对象--学生也一样,只要让他(她)处于一种特定的环境里,他(她)们也会相互转换。对于老师的辛勤付出,不同的学生也会在不同时间里有不同程度的回报。笔者由于长期担任初三年级的班主任,比较熟悉他们的情况,在日常管理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在把自己的体会谈一谈,看是否对同行们有帮助。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两年的初中生活,从某种角度讲,他们逐渐分化为优秀生、中等生、潜能生。由于即将面临毕业,因此他们就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想法。在这三种类型学生当中,优秀生自觉性较高,他们基本不需要老师多次督促,也能表现得很好;中等生呢,学习、生活、纪律都表现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老师只要适时的关注,他们就会继续努力下去;而潜能生,顾名思义,他们有各方面的潜能,只是暂时还没有发挥出来,导致了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强差人意。“暂时”一词说明了只要老师多去关注,关心,他们也可能成为中等生,甚至优秀生。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不强。他们常常成了老师批评的对象,同学取笑的目标。在他们心理,已经形成了"我是差生"的概念,有的因此而“破罐子破摔”。这种现象,在初中毕业前夕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特殊群体,人数虽不多,但又绝不可以放弃。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让它成为可能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一)培养、形成一种亲和力。通过培养而形成一种亲和力,可以拉近潜能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由于潜能生长期不被老师重视,“批评”对他们而言是家常便饭,渴望得到的“表扬”却是少之又少。他们心底无形中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抗拒感。所以老师首先就要消除这种抗拒感,然后才好做工作。在老师、学生之间培养一种亲和力,就是一种很好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平行对待,一视同仁。很多老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宽以待优,严于律潜”。优秀生即使犯了错误也是视而不见;潜能生只要稍微违纪就会受到大声呵斥。因此在他们心目中就会感觉到老师不公平而产生抗拒心理。